
著作被誉为槟榔屿华族史撰著中最具权威的资深文史工作者张少宽,不幸患上肝癌晚期,周五下午离世,享年88岁。
BYLINE:报道:洪玉璇
著作被誉为槟榔屿华族史撰著中最具权威的资深文史工作者张少宽,不幸患上肝癌晚期,周五下午离世,享寿积閏88岁。
张少宽也是《槟榔屿福建公冢暨家冢碑铭集》、《槟榔屿华人史话》、《孙中山庇能会议》等文史著作作者,他生前对文史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著作更被誉为槟榔屿华族史撰著中最具权威者。
张少宽生前热爱研究历史,对历史存有一份执着,他的逝世,被视为槟州文史界的一大损失。

犹记得《槟城黄花》在槟城拍摄的时候,张少宽曾经针对剧情,点出三处与史实有偏差的地方,其一是指庇能的会议地点,不是在打铜仔街120号槟城阅书报社,而是在柑仔园400号。当时,他还拿出邹鲁撰写的《写种花民国开国前后本社之革命史》,也就是源自于孙氏革命盟友杨汉翔的资料为证。

张少宽也是撰写《孙中山与庇能会议-策动广州三、二九之役》的历史工作者。其独子张谋俊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表示,父亲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完成这本书,期间也前往不少地方去收集资料。

张少宽祖籍福建晋江,他在晋江会馆服务约30年,曾经受邀分享和主讲,即使退休了也会回去看看走走,晋江就算是他的第二个家。
张谋俊说,在2013年的时候,他曾经与父亲到中国福建晋江,这也是父亲的心愿之一。
据了解,张少宽曾经担任槟城艺术协会金石组主任、诗词组顾问,不只擅长诗、文、书法,在印艺上成就,早有定论。他更是一名资深篆刻艺术家。
张谋俊说,家里收藏着很多父亲雕刻的印章,都会保留下来作为纪念。
生前突遭病魔袭击 3月确诊肝癌晚期

张谋俊受访时表示,父亲在今年2月吃团圆饭时,人还是好好的,大约在3月,突然全身发黄送院,医生证实他患上肝癌晚期。
“父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迟迟不接受治疗,过后还不慎跌倒过2次。”
他说,父亲是在周五下午4时许,在家里安详离世的。

张谋俊表示,父亲的晚年,应该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书。“随着一集又一集的刊物完成出版,例如有关九皇爷、孙中山,而且都已经一整套完整收藏起来,可谓没有遗憾。
“退休后的父亲,很少再动笔写书,有时候就去晋江会馆走走,有时候就在家里种花浇水,生活还蛮悠闲的。”
张谋俊自叹难继父志 无缘承接文史衣钵
谈到爸爸多年来对文史工作的坚持,张谋俊表示惭愧,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所以也无法继承父亲的衣钵。他说,其实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他讲历史故事,还记得以前,父亲总会去到坟墓去拍照找资料,所以父亲对历史的了解,并非道听途说,都是有根据的。
“对于父亲对历史的考研,深感佩服,也以父亲为荣。”
他说,父亲把自己的兴趣,还有对历史的了解,写成一本又一本的书,用文字记录了很多宝贵的历史。还记得他9岁那年,前任槟州首长丹斯里许子根博士有说过,要给他封赐勋衔,感谢他对文化历史上的贡献,但是父亲婉拒了。
在他的眼中,父亲是一位低调的人,做事总是亲历亲为。“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总是宠爱有加,不论什么方面,他都会给予支持,父亲是一位让人尊敬及尽责的好父亲。”
华社史权威留下 宝贵研究遗产
张少宽长期专注于槟榔屿华社的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是《斗迅》主编及知名专栏作家,1983与1984年曾获大马华人文化协会“论文集”奖项,奠定其在华人文史研究领域的地位。
张少宽主要著作包括《槟榔屿福建公冢暨家冢碑铭集》(1997)、《槟榔屿华人史话》(2002)、《孙中山与庇能会议》(2004)、《槟榔屿丛志》(2006)及《南溟脞谈:槟榔屿华人史随笔新集》(2007)等。这些著作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内容扎实。

张少宽的研究不仅重现了槟榔屿开埠以来华社的发展脉络,也保存了大量碑铭、木刻等第一手资料,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张老灵柩停柩于白云山殡仪馆(A格)治丧,并定于下周二(9日)上午11时举殡,奉移白云山庄火葬场火化。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