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哈伯丁直言,国青问题不在于选手本身,而在于国家羽球培养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
大马国青选手在国际赛的表现不如预期,引发各界关注。对此,吉隆坡羽总会长兼大马羽总第二署理会长拿督斯里贾哈伯丁直言,问题不在于选手本身,而在于国家羽球培养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
贾哈伯丁日前在接受网媒《Scoop》专访时对比了吉隆坡推行的“主动走进校园”培养模式与羽总“系统性真空”的现状。他强调,选手表现不佳时,外界常归咎于个人,但真正的症结在于国家青训体系薄弱,难以支撑长期发展。
作为成功案例,贾哈伯丁以吉隆坡羽总推行三年的“冠军之路”(Jejak Juara)计划为例,这个计划主动走进校园挖掘人才,而非被动等待好苗子出现。
“我们必须进入学校发掘人才。”贾哈伯丁这么强调。
目前,吉隆坡羽总已与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合作,以覆盖辖区内全部294所学校,建立起3300名年轻选手的培养生态。而吉隆坡教育局更特别指定了一所“羽球重点学校”,并为有潜力学生提供宿舍,以集中培养这些人才。
贾哈伯丁特别感谢吉隆坡教育局新任局长的支持:“很庆幸新任局长对羽球发展同样充满热忱,吉隆坡羽总与非体育机构的合作至关重要。
不过,吉隆坡羽总的成功案例却凸显出国家体系的不足。贾哈伯丁指出,中国、韩国、印尼等羽球强国均拥有完整的”青年发展国家蓝图“,但大马至今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国家的羽球体系松散且低效。
他更点名批评羽总目前的全国青年巡回赛制度,直言这是“自爽”的赛制,因为赛制是将15个州分为3组,选手仅在组内竞争,直至决赛阶段。
他表示,5支队伍只在内部比拼,这种安排无法建立起真实的国家选手排名制度,让羽总只能”盲猜”谁才是全国最优青年选手,所以他建议从首轮就采用全国淘汰制,以便建立清晰的选手排名和种子制度。
讽刺的是,尽管吉隆坡羽总的计划成效显著,却面临“无家可归”的窘境。六年来,吉隆坡羽总只能租用私人场地运作,而其他州属羽总大多享有州政府提供的设施。
贾哈伯丁坦言,与其他州羽总会长见面时他会感到尴尬,他已向吉隆坡市长申请专用场馆,以扩大培养计划,并争取举办“东盟城市羽球锦标赛”。
贾哈伯丁最后强调,羽总若想重振羽球强国地位,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与事后指责的行为,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思维转变,勇于采纳经实践检验的培养模式(比如吉隆坡羽总的“冠军之路”),并彻底改革过时的体系。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