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黄顺祥
2026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后,一则熟悉的谣言在社媒中悄然流起:华校明年“零拨款”。这类贴文总带着耸动标题,却无半点数据支撑。然而,只要翻开教育部的拨款记录,真相就清楚得令人无法辩驳,即昌明政府对华教的支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将“未在演讲中提及”等同于“不存在拨款”,是对程序的误解,也是对教育现实的忽视。
事实上,过去3年,教育部每年拨出介于5至6亿令吉的常年维修基金,依据各校申请与需求,分配给全津贴与半津贴的国小、华小、淡小乃至宗教学校。华小并非被排除在外,而是其中重要一环。2022年,半津贴华小获得4657万令吉;2023年提升至4770万令吉;2024年虽有重新分配,仍达4494万令吉,另加上6200万令吉厕所提升拨款。这些数据,绝非谣言者一句“拨款为零”所能抹煞。
真正的进步,并非停留在金额的高低,而是在制度的改变。过去,许多华小董事部在年尾才赶工,因为拨款总在年底匆匆下放。一些学校“有申请,却领不到拨款”,甚至如霹雳拉律马登县,曾有15间华小在2022年完全空手而回。近年,教育部改为在年末开放申请、年初审批,让州教育厅与董总等华教团体参与协调,减少遗漏,提高公信。这不是恩惠,而是一种对制度公平的追求。
然而,教育不是联邦的责任而已。作为槟州州议员,我有义务指出,槟州政府在教育议题上也从未退场。槟城首创先河,是第一个制度化拨款给独中与各源流学校的州政府。每一年,独中、华小、国民型中学、淡小乃至宗教学校,都在州政府的拨款中获得资源支持──这不是一次性的政治姿态,而是一项经常化政策,是对全民的公共承诺。
我们深知,华教不是族群壁垒,而是马来西亚多元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让每一间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尊严中受教,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但在谈拨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更严峻的课题——校园的安全与尊严。近日国内先后出现涉及学生被侵犯、教师遭控上庭的案例,引起社会震动。尽管不便评论个案,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教育系统正在面对道德与纪律的双重冲击。一方面,我们必须保护学生免受暴力与伤害;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教师在合理纪律下的教学权,不至于陷入人人自危的困境。
教育,不能只看经费与硬体。教育真正的核心,是信任与价值。当老师因为管教而害怕投诉,当学生因为沉默而无人听见,拨款再多,校园依然无法成为安心之地。因此,我呼吁教育部尽速检讨纪律指引,建立更完整的校园保护机制——既保护学生,也保护老师。
如今回望,“华校零拨款”的谣言,每年出现一次,从不缺席。但真正不曾缺席的,却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在岗上的责任,是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是政府在制度上一步一步的修补与改良。谣言只会消耗怒气,真相却能凝聚力量。
作为槟州政府的一份子,我会继续坚守立场——争取资源、守护公平,也提醒政府,教育不该成为政治的祭品,而应成为国家团结的基石。守护华教,从来不是呐喊,而是一份长期工作的坚持。#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