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5年 9月 29日
主页 北马新闻

光華日報威省新聞中心 紮根北馬服務社群近半世紀

- Advertisement -
听文章 Powered by 光华网

2014年12月30日位于北海王俊畅路的威省新闻中心隆重开幕。

整理报道:王淑珍

光华日报一路走来,秉持“服务读者、贴近社会”的办报宗旨,不断在时代的洪流中与民众同行。

为了更好地服务威省与北马广大读者,本报自七十年代起,便逐步在各地设立办事处,成为报业扎根地方的重要据点。这些办事处不仅是新闻传播的窗口,更是社群联系的桥梁,见证了本报在北马的发展与成长。

最早1976年 设于北海红毛井路

威省总办事处最早于1976年在北海红毛井路设立。随着报份及广告业务蒸蒸日上,读者的热烈支持与日俱增,1984年9月初迁至北海甘榜孟加里路4247号,即北马药业公会大厦楼下,以配合业务拓展。当时团队逐渐壮大,增聘多名记者、采访主任及通讯员,全面深耕威省各个区域。

- Advertisement -

当时,由林亚成出任经理,温绍钧担任采访主任,威中办事处主任杨傅清,威北区记者黄世德、黄宝晶、邱仕丰,大山脚记者邱爱成,威南记者黄木德,商业记者黄叶枝、陈福生,甲抛峇底通讯及广告员龙甫本、大山脚通讯及广告记者苏振龙、打西汝咯通讯广告记者林和文、才能园通讯及广告记者吕振生,爪夷通讯及广告员陈木财,收账员黄清宝。

坐落大山脚积固园的大山脚新闻中心。

1997年进一步扩充

1997年,威省总办事处进一步扩充,将原有大厦二楼改设采访部及发行部,底楼则设为行政与广告部,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当时由邱智坚出任经理,林海发与张晶绣带领采访工作,同仁齐心协力经营,为威省新闻事业写下新篇章。

2014年12月30日,值创刊105周年之际,本报斥资200万令吉于北海王俊畅路购置新大厦,正式迁入现今的“威省新闻中心”。在新环境与新格局下,团队进一步扩充,由经理邱智坚与副经理李建苇率领威省及居林、北霹雳同事,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新闻与服务。

目前,威省新闻中心由准拿督林海发出任经理职,采访部由主任梁子奋统筹威省区的采访工作,配合其他广告部及发行部同业,继续为威省读者提供服务。

大山脚新闻中心落成,董事及嘉宾主持剪彩仪式。

业务整合全面发展  大山脚新闻中心成区域枢纽

大山脚光华起步也相当早。60年代末,光华日报在已故杨傅清的带领下已开始进驻大山脚,他当时任记者兼代理,随后则担任光华日报的办事处主任,直至2005年。

光华日报在大山脚的第一间办事处是在威省福建会馆对面,后来在1984年7月1日,大山脚办事处便迁至大山脚火车头街28号一楼。其后经过两次搬迁,才在2003年5月1日,再度迁入大山脚商业中心(Taman Usahaniaga),由巫伟强出任威中、吉南与霹雳经理,前办事处主任杨傅清则转任广告代理。采访部由副新闻主任李佩佩带领,配合发行及广告部,持续为读者群提供及时报道;居林办事处则由新闻主任黄惠沂掌舵。

1997年,位于北海甘榜孟加里的威省总办事处进一步扩充,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经历4次搬迁 2018年自置新闻中心

大山脚办事处经历4次搬迁之后,终于2018年10月在积古园(Taman Ciku)自置新闻中心。而今,大山脚新闻中心由准拿督林海发兼顾行政及营业,采访方面由副主任黄佩珊带领,并兼顾调配居林、威南及吉辇区采访事务。

除了北海和大山脚,光华日报同样没有忽视威南地区的需求。本报于1990年7月1日在威南爪夷大路槟屿园设立办事处,为当地读者群提供贴身服务。当时记者黄木德、通讯员陈木财与吴美坤皆活跃其中。随后,威南办事处迁至威南大街,并进一步扩充人手,由副新闻主任郑振利负责整体运作,奠下坚实基础。

由于近年来业务整合与精效的前提,本报将威南办事处整合,纳入大山脚新闻中心的协调范畴,以便在新闻采访、广告及业务未来发展更具全面及调适。

回顾过去,从红毛井路到王俊畅路,从大山脚火车头街到商业中心,再到威南爪夷与大街,各地办事处的设立与迁移,皆承载着光华日报与地方读者共成长的印记。115年来,本报始终与社会脉动紧扣,与读者心心相连,继续以新闻专业与热诚服务,书写时代的篇章。

威省新闻中心开幕盛大宴会,光华日报董事及管理层职员等,向与会嘉宾敬酒。

从码头信箱到网络传输 新闻业跟上时代技术飞跃

70年代,还是一支笔一张稿纸走天下的时代,那个时代没有手机,甚至槟城大桥也还未建好。威省区的新闻稿、广告稿写好之后,冲洗之后的新闻照片等,都得赶在时间极限前,交到北海码头巴士总站的信箱里,再由跑腿收集后,搭渡轮往槟岛送去。

80年代,电讯系统传真机开始普化时代,记者们写好的新闻稿件,可以通过传真方式,一张张的传到编辑部处理。

90年代,开始使用电脑,光华日报成为最早使用北大方正系统的报社。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威省记者也开始通过电脑及网络传送及处理新闻稿件。

照片处理也是一样,黑白照片时代,就得由记者或摄影在暗房操作印制,在彩照开始的年代,记者们拍了照片后,就会前往熟悉的照相馆,将底片剪下冲印,再印制成照片,打包注明后交跑腿送去对岸。

再后期,这一些新闻照片,才在扫描机出现之后,将打印制出来的照片通过网络发送至系统。

虽然90年代进入了电脑时代,不过初期记者外出的采访网络不给力,也是日常工作面对的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郊外地区,记者手上得有至少2台不同电讯公司的网络数据,才能确保打好的新闻稿能够顺利传送。哪一家的网线在哪个区强势,采访记者通常都会给你最肯定的回答。

告别底片拥抱人工智能  新闻采访迎来全能手机

现下的情况,除了电脑,手机才是新闻从业员的标配;主任催稿时,采访记者是两个拇指打到僵直最是受累,新闻要快,照片要多角度,录影不能缺,最让人懊恼的,不是手机库存一直要清,手机当机最让人心惊。

千禧年的到来,新闻从业的运作再面对大转变,2000年代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底片,开始时数码相机是以3.5寸磁片做储存,新闻照片是在此时与底片及冲洗照片正式告别了。

接下来,资讯运用更为普遍,3G/4G/5G年代来临,数码相机是摄影的专业标配,手机则在采访工作中,担起了绝对的角色,责任更为广泛了,移动电源更是必需品。

- Advertisement -

手机是相机、也是录音机及录影机,各项网络媒体软件的开发,的确助力新闻工作完成,但相对的,也将加重新闻工作的即时性,妥妥的展现分秒必争的现实。

展望未来,新闻从业者不仅需掌握多元技能,更要不断适应科技革新的节奏。人工智能、虚拟实境、即时影像等新工具正逐步融入新闻现场,挑战从未止步,但只要坚守新闻专业与真实的初心,再多变革也只是推动前行的动力。

新旧交替中,新闻工作者将继续以更高效率、更强速度与更广视角,传递每一则有温度、有意义的报道,迎向一个更智慧、更即时、更具影响力的新闻时代。

1971年在大街35号楼下店面是光华日报大山脚办事处的历史开创。
1976年乔迁至火车头街楼上143号,1980年由楼上乔至楼下店屋。
1984年威省办事处从北海红毛井路乔迁至甘榜加里。
1997年,位于北海甘榜孟加里的威省总办事处进一步扩充,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找工作, 就找这里!
› 立即申请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立即申请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立即申请
  • Social Media Marketing Executive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6K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Wilayah Persekutuan
  • MYR 6K /Month
› 立即申请
  • DevOps Software Engine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6.5K /Month
› 立即申请
  • Java Software Engine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10K /Month
› 立即申请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立即申请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Graphic Design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立即申请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立即申请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立即申请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 立即申请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