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需一部手机的应用程序,求职者即可接触全国甚至海外的职位信息,打破地理限制。
报道:赖洁敏
手机一点对接千职!AI求职平台重塑招聘游戏规则
科技日新月异,求职平台也跟上科技的脚部,善用人工智能技术(AI)与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更精准及便利的求职及招聘服务,雇主认为,求职平台使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确实能够减少招聘上的琐事,加速招聘流程,但最终结果仍待视系统及用户的成熟度而定。
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MEF)认为,在求职平台上使用人工智能有其利与弊,更重要是平台用户懂得如何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求职效果。
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主席拿督赛胡先指出,求职平台开发应用程序,甚至引入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将有助于求职者求职及雇主招聘的程序。
他说,透过应用程序,求职者只需要有手机就能够轻易地接触到数千个职缺,而无需再亲自到求职中心找工作,让他们的求职路上更为便利。
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分析求职者背景、技能及兴趣,这将让求职者能够在求职平台上接触到最适合他们的职缺。
“这能够提高求职者找到相关工作的几率,进而减少失业率。”
赛胡先说,雇主同样能够在新技术上获益,因为透过自动系统及人工智能的演算法,雇主能够更有效地对应聘者进行筛选,以找到最符合应聘条件的应聘者。
他说,数码求职平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用的数据,以便他们能够制定更精准、更符合当前劳动市场情况的就业政策。
对于政府一直希望能够减少工作错误匹配问题,赛胡先认同,透过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将能够减少工作错误匹配的风险。
他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同时评估数百万计求职者及招聘者所提供的资料,并根据技术、经验、地点及兴趣进行更精准的匹配,进而降低错误匹配的风险。
“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劳动市场的趋势,包括企业的招聘和需求趋势。这意味着,系统将逐渐变得更智能化,同时能够平衡雇主的需求及求职者的能力。”
“大数据能够让当局实时监测劳动市场的变化,以制定符合当前市场情况的政策及调整技能培训计划。”

AI招聘革命:智能算法如何破解“错配之痛”
赛胡先认为,使用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求职应用程序可透过自动筛选数百至数千的应聘申请,以最快的速度依据应聘者的技能、工作经验、教育水平等更精准地为雇主找到合适的员工,进而大大提升雇主的招聘效率。
他表示,人工智能甚至可以根据应聘者之前的工作表现进行分析,让雇主能够选出更有素质及可以在机构内工作更久的人选,以减少人工流动的成本。
他指出,错误匹配是雇主所面对的主要痛点之一,而人工智能恰恰能够根据数据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这不仅能够减少培训成本,长期而言也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与资源。”
“此外,雇主也能够缩短填补职缺的时间。”

AI招聘的双刃剑 算法不能读懂人心
无论如何,赛胡先指出,使用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效果,取决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质量及准确性。
他表示,若求职者及雇主所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或没有更新信息,最终也会因为资讯偏差,导致错误匹配的问题出现。
他说,人工智能也无法对应聘者的个性、工作文化价值及动机进行分析,这可能出现招聘到履历写得很好,但工作效果不佳的员工。
“另外,缺乏科技知识或居住在网络覆盖率不佳地区的群体,或许就无法完全从使用人工智能的求职平台中受益。数码的差距可能导致一些群体持续在求职的过程中被忽略。”
他也对大数据的运用可能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提出担忧,他表示,这些求职信息涉及求职者的教育背景、工作资料、心里测试的敏感数据,因此在信息保护上依然存有隐忧。
赛胡先提到,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依赖,也可能让雇主错过拥有高潜能、对工作有热情及与企业文化契合的人才。
他说,这些应聘者可能因为在技术上未达标而被系统淘汰,但实际上在其他方面可以符合雇主的应聘要求。
此外,他表示,雇主也必须了解人工智能的演算法,才能够更精准地为系统提供信息以找到最适合的人选。
为此,他认为,当局应该为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及启动资金,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真正帮助到中小企业。

数据共享时代 政企共建智能就业生态
中小型企业工会会长陈棋雄认为,在解决求职问题上政府与私人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方开发的求职平台都各有千秋,若两者能够合作,共享数据相信效果能够大大提升。
他表示,政府设立的求职平台如MYFutureJobs更能够保证触及率及包容性,尤其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残障人士、想要重返职场的女性及乡区的民众等较为弱势的群体。
他说,政府所推出的求职平台也能够帮助追踪全国的就业趋势,这对当局在制定政策时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私人领域开发的求职平台,陈棋雄认为理应更加敏捷及注重用户体验,一般上将更快跟上科技脚步,如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职位匹配及人才筛选。
“若双方能够合作,甚至共享数据及分析,相信将大大提升国内的求职及招聘程序,尤其对人力资源团队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更是有很大的帮助。”
陈棋雄也认同,透过人工智能的帮助能够减少劳动市场上的错误匹配问题。
他说,很多时候因为求职者的简历无法反映他所掌握的技能,或者雇主提出了并非他们实际所需的要求,而导致出现错误匹配的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识别求职者和招聘者的模式,进而依据求职者的技能、兴趣及职业目标推荐适合的工作。”
然而,他表示,透过人工智能进行匹配的结果是否准确,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及人工智能是否已经成熟。
“如果系统只是从过去的招聘模式中‘被培训’,它可能会重复犯下同样的失误,如忽略掉非主流的候选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一直提升这些工具,确保它们的包容性。尤其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应届毕业生或更换跑道的求职者,若人工智能有得到适当的调整,将可成为协助解决职业匹配问题的最佳工具。”
【陈棋雄:AI减繁增效 但后续仍需人为判断】
总体而言,陈棋雄认为,无论是对求职者或正在招聘的雇主来说,运用人工智能的求职应用程序都能够解决许多琐碎且费时的问题。
他举例,求职者很多时候发出了上百份的求职申请但都没有得到回应,而人工智能则能够根据技能和专业为他们建议职缺,让他们不再只是根据职称及地点提出求职申请。
“一些平台甚至可以引导用户改善他们的个人资料,让他们能够更容易被雇主看见。”
陈棋雄说,对于雇主,尤其是小型企业,这类的求职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筛选出适合的候选人。
他表示,许多的中小型企业没有时间浏览堆积成山的简历,而善用人工智能便能协助他们筛选适合的候选人。
无论如何,他表示,人工智能只能够协助雇主完成初期的招聘流程,及减少双方的应聘及招聘程序,后续的工作仍需要人们自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