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莱哈博早前声称,古罗马的造船技术可能源自马来航海者的传授。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马来技术史专家否决“罗马人向马来人学造船论”,强调无证据显示,古罗马文明曾向马来人学习造船。
国民大学(UKM)马来技术史专家、荣誉教授拿督工程师旺拉姆利博士发文告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考古证据或历史记录显示,古罗马文明曾向马来人学习造船。他解释,两者在造船结构与工艺上的雷同,纯属巧合。
他进一步说明,罗马人与马来人造船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这更应被视为“多重发现”或“同时发明”的结果,而非文化影响或技术交流的产物。
“确实古罗马人早期的造船方式与马来人相似,都是先建造船身,再制作‘昆’(或称‘骨架’),并以木钉固定船身板块。然而,在公元一世纪以后,罗马人已改为先建造船体骨架,再装上外层船板”。
“事实上,其他古代民族如维京人和腓尼基人,也采用类似的造船方式,先造船身并以木钉固定。这显示出当时不同文明在面对相似环境与需求时,可能独立发展出相近的技术”。
- Advertisement -

旺拉姆利的文告是回应国际伊斯兰大学(UIAM)教授苏莱哈博士的说法,后者早前声称,古罗马的造船技术可能源自马来航海者的传授。她认为,马来人早在扶南王朝时期便已精于造船与航海,并在整个马来群岛范围内迅速发展,进而影响包括古罗马在内的外来文明。
苏莱哈同时指出,腓尼基文明也对群岛地区的海事技术演进产生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造船技巧方面。
然而,旺拉姆利强调,所谓的“相似工艺”更合理的解释是,人类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与航海需求下,往往会独立地发展出同样的解决方案。
他总结说,先建船身、以木钉固定、再装骨架的造船工艺,正是历史上“同时发明”现象的经典实例,体现了不同文明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与巧合。
- Advertisement -
Beta fe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