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华博士。
马来西亚教育发展与转型理事会主席李英华博士认为,教育部长法丽娜宣布的2027学年推行“共同教学”(Co-Teaching)制度,方向积极且具前瞻性,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谨慎评估师资分配、财政支出及教育文化适配度,方能确保政策的长期可行性与实效。
他周四发文告表示,“共同教学”是指两名地位平等的教师在同一课堂中协作教学,透过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个别化与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旨在促进协作式学习及包容教育。
一、师资分布不均,落实或遇现实挑战。
李英华指出,目前马来西亚教师资源分布并不平均,尤其城乡差距显著。若全面推行共同教学,等同每个班级需双倍师资,势必造成部分地区师资更为紧张。
“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先强化师资体系,或通过灵活机制如‘助教制度’、‘教学伙伴培训’等方式补足人力资源。否则,理想的‘双师同堂’容易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提升教学品质。”
二、财政负担须评估,宜先行试点计划。
共同教学需要额外教师编制、专业培训及行政支援,势必带来财政负担。李英华建议教育部应先选择高需求学校或特定科目(如英语、STEM)作为试点,逐步推广。
“政府可结合师范学院、大学教育系及企业CSR计划,建立跨界合作机制,共享教育资源,降低财政压力并扩大教育创新效益。”
三、教育文化调适是关键。
李博士强调,马来西亚教育文化长期以教师主导及考试为中心,若未先调整教育思维、教学评估方式及行政制度,教师间可能因角色模糊或合作困难而影响教学成效。
“共同教学不只是两人授课,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唯有在培训、评估与制度上进行同步改革,才能真正让教师从竞争走向合作,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索。”
四、可持续性与教师幸福感同样重要。
李博士总结指出,任何教育改革若要成功,必须兼顾可持续性与教师的幸福感。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唯有让教师在被支持、被信任的环境中教学,教育创新才能落地生根。
他也表示,马来西亚教育发展与转型理事会愿意与教育部携手合作,透过研究与政策对话,为“共同教学”制度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与支持,确保该政策真正达致教育转型的初衷——让学生学得更好,让教师教得更快乐。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