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何湘云
马来西亚在传承中突破,首创‘高桩舞狮’技艺”引起中国关注,两国现已携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申请,期望将“舞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委员会主席黄汉伟指出,马中已经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预计整个审核过程通常需要2到3年。
他在接受《光华日报》专访时指出,许多人误以为申请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高桩舞狮”,其实不然,真正申遗的是“舞狮”。

2025年槟州大旗鼓游行五种瑞兽(南狮丶北狮丶麒麟丶貔貅以及五福狮),大旗鼓以及嘉宾在旧关仔角合影。
他说,马中联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名称为“使用狮形道具的表演艺术与社会实践”,其涵盖范围包括一切使用狮形道具进行表演及承载社会实践功能的舞狮形式。
他表示,早期来自中国广东和福建的移民,将舞狮文化一同带入马来西亚,其中,“南狮”在当地发展最为兴盛,影响深远。
“高桩舞狮”成马中交流新篇章
黄汉伟指出,2024年5月11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率团正式访问槟城,与槟州政府丶国家文物遗产局丶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丶槟城尚武体育会丶马来西亚槟城精形体育会及槟城洪拳馆代表会面,针对中马两国共同申报“舞狮”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说,槟州政府透过“国家文物遗产局”将舞狮资料提交给中国对应部门,正式向联合国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透露,他曾向中方代表说明,中国的舞狮种类繁多,而且仅在平地上表演,但将“高桩”与“舞狮”结合为一体表演的形式,正是源自马来西亚的创新研发出来的,这项特色也能为两国向联合国申遗的申请增添丰富内涵和亮点。
他说,马来西亚的舞狮团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高桩舞狮”这一项表演形式,同时还举办比赛,让它发扬光大,并将这项创新特色重新传回中国,形成中马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他说,如今中国也已有“高桩舞狮”的表演形式,而香港与澳门同属中国管辖地区,也有相关表演传承。

他续说,马来西亚于2007年将“高桩舞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该国首个被列入名录的华人文化项目。
他说,从文化角度来看,“舞狮”是大马华人的文化瑰宝,具有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将会与新加坡共同提名大旗鼓
黄汉伟指出,1970年代,马来西亚的“舞狮”曾是敏感课题,表演时需申请许可证,甚至一度有人提议改为“舞虎”。尽管曾面对阻力,但舞狮我国仍持续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如今马来同胞和印裔同胞也加入狮队 。
他表示,将大马“高桩舞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这项文化提供了完整的保护网,也促使“舞狮”迈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旦成功,将受到全球的认可与保护。
他说,今年槟州州级国庆日庆典,“舞狮”也在庆典中登台表演。
他说,除了舞狮,我国也将会与新加坡携手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大旗鼓(Chingay),将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对舞狮文化的策略性推广,他指出,槟州政府每年11月在威省举办“高桩舞狮”比赛,12月则在槟岛的大旗鼓游行中,让各狮队全员出动。
赖国平:舞狮表演发展出故事性形式
威省甲抛峇底华人体育会创办人赖国平指出,该会于1998年已经有“高桩舞狮”表演,至今已有27年历史。
他说,北狮呈现的机会比较少,反而大马受南狮影响,狮团里一定有南狮。他说,自2008年槟州政权轮替以来,他们举办了首届高桩舞狮比赛。至今,舞狮表演已发展出故事性形式,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以此加强了不少难度。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