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与渣打银行联合公布了最新一期“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大湾区营商活动的“现状”指数攀升至54.7,一举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而“预期”指数亦升至55.7,达到两年来的峰值。
笔者认为,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双双创出近年新高,这一现象颇具深意。即便面临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倒行逆施、极限施压的行径,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攀升等不确定外部因素的冲击,大湾区企业的营商信心非但未减,反而呈增长态势,国际投资者对大湾区的投资信心也丝毫不受影响。这充分彰显了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所具备的强大韧性与巨大发展潜力。
鉴于此,香港有必要进一步加快与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推动大湾区经济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香港应积极担当起整个湾区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在为湾区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同时,有力推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
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在发布会上透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大湾区城市的“现状”和“预期”指数均实现按季增长,其中香港的信心升幅最为显著。然而,当前中美关税政策,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相关政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基于此,预计2026年“将面临诸多挑战,并非轻松之年”。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挥舞关税大棒,致使环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众多内地企业及大型跨国企业纷纷主动调整全球商业布局,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着力加强经贸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并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以此应对潜在风险。
在此大环境下,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理应敏锐把握企业布局全球的新趋势,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帮助跨国企业“走进来”,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从而进一步推动湾区经济和产业一体化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间,还是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大湾区内的产业链和经济均展现出卓越的韧性。倘若香港在加速融入大湾区发展的进程中,积极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与高科技研发领域,与湾区各城市携手共建集供应链生产、管理及对接全球客户于一体的一体化平台,形成新的高质量“前店后厂”产业模式,那么将进一步激发湾区各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为湾区经济注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力。#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Graphic Design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