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AP认为,政府并未清楚说明《2026年昌明财政预算案》的资金来源,也未交代最终将由谁来承担这笔增加的开支负担。
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表示,《2026年昌明财政预算案》创下历史性4700亿令吉的总开支纪录,较去年增加180亿令吉,但政府并未清楚说明资金来源,也未交代最终将由谁来承担这笔增加的开支负担。
INSAP周五针对明年度财案发出警告,若没有透明的财政说明,这笔开支增长可能实质上只是“将财政压力从政府帐目,转移到人民与公共机构身上”。
INSAP指出,这已是政府连续第三年回避马来西亚税收体系的结构性弱点。《2026年财案》中完全没有提及恢复消费税(GST)或提出任何多年度改革路线图,反而加强推行电子发票制度。
INSAP认为,这种措施只会提高企业的合规成本,却无法根治税基效率低落的问题。
INSAP再次重申,采取分阶段、对基本民生用品给予豁免的GST,是更公平且更具透明度的税收模式。一边靠加强执法收税,一边拒绝制度改革,这种做法政治上或许谨慎,经济上却相当薄弱。
在教育领域,INSAP对政府宣布增加1500个大专新学额予全国5所顶尖研究型大学表示肯定,认为这与提升“以学术表现为导向”的招生方向一致。
“然而,预算案中186亿令吉的高教拨款远远不足,尤其当大学普遍面临营运经费短缺问题时,恐加深院校对商业直录管道的依赖。”
INSAP也肯定政府为贫困学生提供PTPTN贷款豁免,但批评预算案未如以往清楚列明各源流学校(国民、华小/华中、教会学校、全技术学校)的拨款细目,缺乏透明度将影响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INSAP表示,预算案扩大现金援助与津贴,但这些措施若缺乏结构性改革,只会成为“短期止痛药”。真正的社会韧性必须来自收入提升、就业创造与稳定的税制,而非依赖派钱维持生活。
INSAP对预算案中完全未提及《城市翻新法案》(Urban Renewal Act)与Rakan KKM 计划深表关注。前者原本预期将涉及公共财政投入,如今既无拨款也无说明,令人担忧政府是否退缩,或将成本转嫁给私人发展商,最终影响社区公平与房屋负担能力。后者则牵涉两层次医疗制度的风险,政府也未交代进展,制造不确定性。
INSAP指出,政府持续将大量预算用于沙巴与砂拉越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道路与供水工程,但仍未见针对区域竞争力的明确战略。
INSAP呼吁,应将两州定位为全国粮食安全战略核心,优先投资于农业科技、物流设施与合作农业体系,而非仅止于硬体建设。
INSAP也肯定预算案中的部分进步措施,包括推行《柠檬法令》(Lemon Law)、提高医生ETAP津贴、加强反贪腐追讨行动等,认为这些改革虽迟来但值得肯定。
INSAP总结指出,马来西亚需要的并不只是“多花钱”的预算,而是能“改革结构、强化透明、推动公平”的蓝图。
INSAP的愿景非常明确,即财政透明、教育以能力为本、中小企业强韧成长、粮食安全与族群公平。如果缺乏明确结构与方向,本次预算案恐怕会加深无法解决现有的失衡现况。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Graphic Design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