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地区的人更容易被肥胖 “盯上” ?是美食云集的东部、豪爽粗犷的北方,还是精致细腻的南方,抑或广袤无垠的西部?
环球网报道,近日,中国天气网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份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肥胖率分布地图,揭开了各地肥胖程度的神秘面纱。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天津、北京、河北、辽宁等北方省份肥胖率较高。(图:中国天气网)
肥胖率有“地域分界线”
肥胖问题中,“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一个关键指标。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天津、北京、河北、辽宁等北方省份肥胖率较高,相当于每五人中约有一人肥胖;山东、内蒙、黑龙江等地,肥胖率也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浙江、福建、贵州等南方地区,肥胖率多维持在10%上下。而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肥胖率是全国最低。
这份“肥胖地图”折射出中国体重管理领域错综复杂的地域差异,也为深入探寻肥胖问题背后的多元成因,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原来,肥胖的产生,远不止饮食和运动这两大“常规因素”在作祟,气候的冷暖、地形的起伏、社会环境的变迁,统统都是影响肥胖率的重要“幕后推手”。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
那么,这些差异具体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呢?
清晨六点,内蒙古的小王正吃着大碗拉面和油汪汪的猪肉包子,而广东的刘女士则在早茶店里慢悠悠地享用肠粉、虾饺、普洱茶。
这样的画面,正是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生动写照。北方人对各类面食情有独钟,饮食口味偏爱重油重盐,似乎这样才能满足味蕾的渴望;南方人更钟情于米饭,烹饪方式多采用清蒸白灼,力求保留食材最本真的味道与营养。
这种显著的饮食差异,直接影响了能量的摄入水平。饮食差异之外,气候环境也是塑造这幅“肥胖地图”的关键因子。
“北方漫漫冬季,气温低,大风天气多,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让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像是在东北就有‘猫冬’的文化。”中国天气·健康气象协同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齐鹏然指出,这种气候条件客观上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反观南方,四季温暖湿润,适宜运动的时间长,即便在炎热的夏季,静止状态下身体的基础代谢也相对较高,有助于能量的消耗而不易堆积脂肪。如此,北方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若将视线从南北轴线切换到东西方向,影响肥胖率的故事则呈现出另一番面貌。
东部饮食高油高糖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便捷的外卖文化使得高油高糖的饮食选择盛行,奶茶、炸鸡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尽管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健身设施较为完善,但普遍的久坐办公、熬夜习惯和宵夜文化,让许多人在“高热量摄入”与“间歇性运动”之间反复横跳,增加了体重管理的难度。
西南崎岖多山 免费健身
反观西部内陆,尤其是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省份,崎岖多山的地形使日常通勤本身就如“免费健身”。加之气候温和、户外活动机会多,尽管美食诱人,肥胖率却维持在较低水平。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交通日益便利,那些曾经以步行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西部部分城市的肥胖率已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