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藏在皮箱夹层整整四十年的家书,一张1931年自印尼泗水寄出的“脚车单”,拼贴出福建华侨陈金来从南洋皮匠走向抗日游击英雄的壮烈人生轨迹。
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福建多部门联合摄制的七集纪录片《烽火侨“批”》,深情讲述这位印尼归侨奔赴战场的故事,唤醒尘封已久的家国记忆。
陈金来,福建福清海口镇人。年仅17岁便漂洋过海前往荷属东印度谋生,在泗水一间华侨皮革厂做学徒。在那里他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投身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因参与起义被殖民政府驱逐出境被迫离开南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回国后的他没有选择安稳生活,而是毅然走上抗日救国的战斗前线,将在南洋点燃的革命火种带回祖国的山河大地继续燃烧。
1932年陈金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与进步女学生何梅金结为夫妻并在福清海口街开设“整雅皮鞋店”。这家小店不仅是谋生所依,更是福清地下党组织的重要联络站。
据地方史料记载,自1933年起“整雅皮鞋店”就已成为福清革命宣传和秘密行动的据点。“夫妻二人以皮匠之名掩护组织,实际上承担着传递情报、联络同志等多重任务”福清市党史研究人员施文兵指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陈金来奉命领导福清全县抗日救亡工作。他组织游击队在沿海展开反击,取得重要战果。
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在1940年写给妻子何梅金的一封家书。这封信藏在皮箱夹层里近40年,直到1980年代,才被其子与孙发现。信中写道:“小何同志,你既是我妻也是我战友……我要求你不要将第三男儿‘抗日’名字改掉,我事业希望吾儿以继余志。”
他的孙子陈上旭说:“那封信,每次父亲念出来时我们都热泪盈眶。那不是一封普通的信,是一封遗嘱、更是一位父亲对国家的嘱托。”
1941年8月,陈金来率队参与长乐琅尾港伏击战。这场战斗中48名敢死队员埋伏于橘林之间,成功击毁日军军艇一艘、歼敌42人,己方无一伤亡。这是福建沿海抗日游击战中最具战略价值的一场胜仗,也让日军大为震惊。
然而,仅一个月后,年仅40岁的陈金来不幸殉国战死沙场。留下的除了鲜血与事迹,还有那封家书和他妻子冒死保存的照片与信物。
纪录片中呈现的那张1931年“脚车单”,是陈金来托人在泗水买车寄回的凭证。如今看似普通的单据,却成了他下南洋打拼与反哺故土的历史见证。
而那封写于1940年的家书,则成为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中海外华侨最深沉的情感书写:一位父亲希望儿子一生铭记“抗日”之名,一个归侨将热血化作信念传承直至今日。
陈金来的生命轨迹告诉我们:忠诚与牺牲,从不需要高调表达,它们就藏在皮箱夹层、在信纸之间,也藏在一代又一代华人血脉之中。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