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福建多部门联合摄制的七集纪录片《烽火侨“批”》聚焦抗战烽火中,福建华侨寄给家乡眷属的珍贵信件。追溯那些泛黄信笺背后的血泪与乡愁、抉择与担当。该片以真实历史家书为线索,讲述福建籍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奔赴祖国前线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位印尼归侨女儿李林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漳州龙海人,印尼归侨,是晋绥边区唯一的女游击队长。她能文能武,20岁出头便带兵作战,在山西太行山一带抗击日寇。1940年,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这位怀有三个月身孕的年轻女英雄,身中数弹后英勇自尽,年仅24岁。
南洋归来 投身抗日最前线
李林1929年随养母自印尼归国,进入厦门集美学校求学,少年时期便才情出众,心怀文学梦想。九一八事变后,她迅速投身爱国运动,先后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和上海爱国女中,曾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诗句,表明抗战决心。
1936年,她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并改名为“李林”,取义自“列宁”之音,立志献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赴山西太原接受军事训练,掌握骑马与双枪作战等本领。年纪轻轻便成为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屡次率部击退日伪军,战绩彪炳,被八路军领导贺龙称赞为“值得赞扬的华侨女英雄”。
战火中定情 革命伴侣共赴生死
1938年,李林与中共晋绥边工委秘书屈健结为革命伴侣,两人虽聚少离多,却心志相通。一张“愿留雁北”的纸条成为定情信物,印证了他们战火中的深情厚谊。
然而这段情感最终也未能逃脱战乱的摧残。1940年4月,日伪军对晋绥边区展开大规模“扫荡”,500多名机关干部与群众被围困。李林临危受命,率领骑兵突围。在连中数弹的情况下,她仍坚持战斗,毙伤6名敌人。最终,李林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而英勇的生命。
她在牺牲前一日,写下最后一封信,留给丈夫:“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字里行间,是坚定信念与深情牵挂的交织。
“卫国何须分男女,誓以我血荐炎黄。”李林不仅是战士,更是诗人。她用生命践行诗中的誓言,也用热血点燃民族希望的火炬。2009年,李林被追授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成为后人铭记的民族英烈。
《烽火侨“批”》通过真实家书展现了福建华侨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信、以身许国的壮烈选择。这些来自南洋的家书,不仅承载着亲情,也见证了一代华侨的担当与牺牲。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