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州首长曹观友指出,“人工智能地平线”(AI Horizon 2025)活动并非单纯的科技展览,而是一个战略平台,旨在汇聚各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国家乃至全球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应用与创新。
他说,这一理念正符合联邦政府在第十三大马计划(RMK-13)下的目标,即在2030年前让马来西亚成为区域人工智能领导者。
他表示,槟城一直以来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作为一个致力于知识型经济的州属,人工智能被视为推动州属竞争力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州政府提出的“槟城2030愿景”中,人工智能将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强化数码教育、提升智慧公共服务效率、推动数码创业以及打造包容性与创新并重的经济结构。”
他透露,配合这一愿景,槟州政府制定了《槟城数字经济蓝图2025至2030》,并将于明日(8月9日)正式发布。
他表示,这份蓝图涵盖三个核心策略,即推动企业数码化、培养本地数码人才,以及加强初创企业与高科技生态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打造人工智能枢纽、数据中心和科技孵化器。
他指出,通往数码化未来的准备工作已刻不容缓。人工智能等科技必须普及化,不应局限于专业圈子,更应尽早融入小学、中学、技职教育(TVET)及高等教育体系中。
他也提到,活动期间还设有公众论坛,探讨AI未来发展与其对社会的影响。
“很多人担心AI会取代人类的角色,有时在社交媒体看到的内容都不确定是真是假,是否由AI生成。这种疑虑很常见,大家都在思考,人类的工作是否终将被技术、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所替代。”
他打趣地说,过往在开幕仪式上,他常常被邀请敲锣揭幕,但今天也许不再需要他了,因为机器人已经可以代劳。
他说,这些细节恰恰显示了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潜力、挑战与机会的浓厚兴趣。
曹观友强调,若要打造一个成熟、具竞争力且可持续的AI生态系统,跨领域合作是必要的条件。无论在产品创新、科研发展、政策制定、技能培训还是基础教育方面,产业界、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与民间社会都需共同承担责任。
他指出,这也是槟城一贯采取的多元协作方式,正因如此,槟州在多个科技与社会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也透露,《人工智能法案》目前正在制定中,旨在应对人工智能应用所可能带来的滥用、歧视、伦理与数据安全等问题,这项立法工作也正是RMK-13所强调的“负责任、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的一部分。
佳日星:人工智能带来发展机遇 也需妥善管理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槟州第二副首长佳日星则指出,人工智能并非虚拟概念,而是一种真实存在、已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科技。
他表示,人工智能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社会也必须正视其潜在风险并妥善管理。
他呼吁各界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共同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协助槟城与世界科技发展保持同步。
他说,槟州政府目前已与印度、中国、欧洲等地的投资者保持密切联系,并正积极推动更多高科技项目落户槟城。
“槟城已经为世界做好准备,也欢迎世界来到槟城。“
此次AI Horizon 2025获得逾50家国内外科技企业参与,同时也有超过50个战略合作伙伴机构支持,并吸引成千上万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参与。
出席者有槟城光大圆顶科学馆首席执行员邱武威、教育部私立教育组主任阿尼扎、槟州行政议员林秀琴、斯里德里玛州议员陈汇萍和槟岛市长拿督拉詹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