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改革、青年与马来西亚新政治”论坛的嘉宾合影。前左5起为袁怀绍及刘华才。
由民政党与智库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SEDAR)联合举办的“改革、青年与马来西亚新政治”论坛,周六在民政大厦礼堂圆满举行。
此次论坛吸引了政界领袖、青年倡导者、政策制定者及公民社会成员参与,围绕马来西亚青年在推动良政、参与政策制定以及建设更具包容性和问责制的民主制度中的关键角色,展开深入探讨。
随着马来西亚政治的转型,讨论的聚焦必须是纳入青年人的声音,共同塑造一个更具体问责制、包容性与民主精神的未来。论坛设有多个专题讨论,涵盖制度改革、学生政治、18岁投票(Undi18)制度,以及国家政治格局在来届第16届全国大选(GE16)中的演变等关键议题。
统民党(Muda)代主席,也是新山优景镇州议员阿米拉指出,希望青年人参与政治,各政党就必须赋予信任并让青年人在核心委员会中,有发挥的空间。
她还强调,尽管当前马来西亚政治局势复杂,但这种复杂性正是民主健康运作的表现,因为民主从不提供一成不变的答案。
“只有当青年看见真正的政治替代方案时,才会积极参与。”
土团党马樟国会议员袁怀绍坦言,国盟在青年选民群体中仍需加强影响力。
他表示,尽管外界认为年轻选民活跃于数码世界,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他们的投票取向,依然受父母政治倾向影响颇深。
智库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董事会顾问帕巴甘南指出,马来西亚当前的政治挑战源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即领导层老化。
他认为,如今大多数国家领导人都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政治文化的产物,而这种文化已无法满足现代年轻马来西亚人的现实和期待。
马来西亚当前政治困境的根源,源自于结构性老化问题,即是领导层老化。他指出,许多国家级领导人仍沿袭70至80年代的政治思维模式,这将难以应付现代青年人对开放、公正与透明政治的期待。
三位嘉宾一致呼吁进行制度改革,赋予青年更多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与责任。他们强调,必须强化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让青年不仅“有席位”,更拥有“能发声、敢领导”的能力与自信。
论坛最后由民政党全国主席拿督刘华才致闭幕辞。他表示,如果改革不包容所有人,那就不是真正的改革;如果民主压制异议,那便不再是民主。
论坛在思想激荡与热烈交流中圆满落幕,进一步确立了青年在推动马来西亚改革与民主深化进程中,所具备的战略性地位。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