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和(前排中)与董教总代表对话交流;前排左6起陈友信及谢立意。
董教总促政府在《教育发展大蓝图(2026-2035)》中,明确体现维护多源流学校制度的政策立场,从根本上保障各族母语教育的平等发展与长期稳定。
此外,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要求教育部尽快公布“10+6”华小增建与迁校时间表,确保工程进度透明,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因程序不清而延误。
他也呼吁政府以理性与专业的态度重新审视承认独中统考的议题。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是于周六(12日)造访董教总,并与董教总领导层长达约6小时交流,董总之后发表文告,如是指出。
这是黄家和继去年5月12日首次前来董教总后,第二次率团访问。双方针对教育大蓝图丶华小增建与迁校丶华小董事会新条例丶华校师资问题丶承认统考等多项教育课题交换意见。
陈友信和教总主席谢立意对副部长愿意亲自了解华教课题,倾听民间声音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
两人均指出,国家即将推行的《教育发展大蓝图(2026-2035)》关乎各族群教育的未来方向,因此政府有必要在蓝图中明确体现维护多源流学校制度的政策立场,从根本上保障各族母语教育的平等发展与长期稳定。
陈友信希望教育部尽快召开协调会议,邀请董教总等相关单位参与,完善“学校董事会新条例草案”,并制定涵盖各源流学校的董事会制度文件,确保其法律地位与行政保障。
同时,他建议教育部设立“母语教育工作小组”作为制度化协商平台,汇聚各母语教育团体丶专家及家长代表,共同推动更公平丶永续的资源规划与支持机制。
此外,他要求政府明确豁免独中等非营利教育机构实施电子发票政策,以确保合法合规丶统一应对新政策,避免学校面临法律风险。
谢立意:华小须保华语教学特色

教总主席谢立意强调,教育部计划在2027年推行的小学新课程纲要,必须切实维护华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基本特征,避免任何可能削弱华教地位的做法。
他指出,课程改革若缺乏对各源流学校现实条件的考量,极可能加剧当前学校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师资方面的挑战尤为严峻。
他说,虽然教育部长法丽娜近期宣称教育部改革奏效,国内师资问题已获解决。实际上,华小长期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至今仍未有效解决,调派机制不符实际丶非双语教师人数过多丶宗教老师编制安排不一,皆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运作。
他建议教育部尽快恢复临教聘任机制,并授权州教育局灵活处理相关事务,同时加强师资培训,以纾缓人力不足的局面;同时也提出应制定合理的缩班标准,确保教学品质不因人力问题而影响。
黄家和回应称,过去三年来,昌明政府持续关注华文教育发展,陆续推动包括半津贴华小拨款丶中学华文与华小教师加速培训丶制定教育发展大蓝图以及新课程纲要等多项重要课题。
他说,在众多政策当中,师资培训是过去一年的工作重点。继去年成功填补784个华小教师培训名额后,今年进一步扩大至1678个名额,预料将创下过去10年来录取华小师范学员人数的新高。
他也透露,今年教育部首次开放让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申请华小师范课程,此举不仅扩大华小教师的招生基础,也是昌明大马教育政策的一项重大突破。
3新华小动土 另有数所搬迁
自2023年以来,教育部已为三所新建华小举行动土仪式,同时,数所搬迁华小也准备陆续开课,包括柔佛武吉英达培才华小(2024年)丶雪兰莪蒲种培明华小(预计2025年开课)及班丹中华华小(2025年)。
新建华小分别是礼仁爱美那华小丶征阳华小及金务达华小。
黄家和说,礼仁爱美那华小已取得完工准证,目前全力筹备开课,预计将在明年1月迎来第一批学生。巴生利民华小则在今年初获得搬迁准证,并已启动建校程序。
黄家和强调,华小发展工程并未停歇,近期教育部将继续推动多所微型华小搬迁计划,协助微小重获生机,同时也为新社区带来优质的母语教育。
随着昌明政府步入执政中期,他指教育部将展现阶段性成果,把握未来两年半的时间,持续深化政策落实,务求让华教之路走得更加稳健顺利,欢迎董教总继续监督教育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