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团组织电子发票说明会,(前排左2起)林伟伦、王宇航、林慧英、郑来兴、洪明泉。
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强调,只要社团组织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涉及商业性质的交易,就不会因为采用电子发票而需要缴税。政府实行电子发票的目的是依法运作、清晰账目,而非额外课税。
“电子发票不是一个新的征税工具,政府不会加重神庙、华团或其他非政府组织的税务负担。”
林慧英周五晚主持社团组织电子发票制度说明会闭幕仪式时,如是表示。
她说,自从政府宣布电子发票制度将涵盖神庙、非政府组织及各类华团之后,很多理事都向她表达担忧和疑问。特别是许多担任财政、账务的理事朋友,都非常关注这项新制度对组织的影响。
“因此,我特别邀请财政部与国内陆税收局(LHDN)的代表安排今天的说明会,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更深入了解制度的背景、要求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林慧英指出,电子发票的推出,真正的目的有3点:
第一,是协助组织建立更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包括记录捐款、活动开销、营运支出等。
第二,是提高组织运作的透明度,强化公众对社团的信任与支持。
第三,是为未来申请政府拨款、面对审计或进行内部查账时提供强而有力的依据。
“我相信,拥有良好账目与清楚记录的组织,在面对政府或外部资源支持时,将更具备竞争力、更容易获得认同与信赖。”
林慧英表示了解许多社团过去并没有使用发票系统的习惯,对电子系统也不太熟悉。对部分年长的理事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陌生又复杂的转变。
因此,她要再次强调,政府不会采取强硬执行的方式,而是采取“渐进式引导、教育为主”的策略,强调“先教育,再辅导,再执行”。
她说,目前政府已设立了多个配套措施,包括:
* 线上教学课程,帮助大家了解基本知识与操作流程。
* 实体说明会,例如今天这一场,让大家有机会面对面提问、操作。
* 24小时热线和柜台服务,提供技术与操作上的支援。
* MyInvois门户系统,简洁实用,尤其适合资源有限的小型组织使用。
“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成功发出超过2.93亿张电子发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反映出社会各界对这项转型的积极态度,也让我们看见了全民共同迈向数码时代的决心。”
“我也特别要鼓励在场的年轻理事们,积极掌握这些新工具,成为组织数码转型的推动者。你们是未来社团的骨干力量,推动数码化的关键正握在你们手中。”
她说,电子发票不是负担,而是一把开启组织财务规范化、高效率的新钥匙。它不仅可以帮助组织更清楚掌握财政状况,也能提升组织的透明度、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
当天出席者尚有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王宇航、槟岛市议员林伟伦和洪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