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历山大南达林奇承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设施,并强调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
大道局与公共工程局将会确保新建公路和高速大道,都会为野生动物设计和预留隧道来保障他们的通行安全。
工程部长拿督斯里阿历山大南达林奇在文告中指出,公共工程部始终将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和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为道路建设项目的重要考量,并与工程局(JKR)及大道特许公司合作,在多条关键路线实施多项保护措施,包括建设“野生动物过道”(Wildlife Crossings)如生态高架桥(eco-viaduct)和地下通道。
以下是目前已实施或正在建设的重点区域和设施:
·吉隆坡-加叻大道(KLK):在第33至37公里和第39公里处建有供动物穿行的地下通道,连接毗邻的乌鲁鹅唛森林保护区。
·东海岸大道第二阶段(LPT2):在登嘉楼设置了生态高架桥,供野生动物安全穿越。
·瓜拉伯浪路-FELDA Aring公路:在第66、70和73公里处建有3条地下动物通道。
·中枢大道(CSR):包括全长约900米的双溪友生态高架桥(Sungai Yu Eco-Viaduct),为马来西亚最长的此类结构,连接因发展而被分割的森林区。
·西海岸大道(WCE)太平南部-木威:设有动物穿越专用的地下通道。
·东西大道(宜力-日里):虽未设专属动物通道,但已设置多处警告标志提醒驾驶者注意野生动物穿越。
他举例,西海岸大道(WCE)在聆听大马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的建议,并得到他们的批准后,在太平南部通往木威的路段,兴建野生动物隧道,让野生动物可以安全的穿越高速大道,从森林区域前往另一个森林区域。
此外,工程部也与野生动物保护局及天然资源与环境永续部紧密合作,进行项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估(EIA),并识别39个国家级象群穿越热点,增设路灯提升行车安全。
部长表示,将继续推行更全面的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估(SIA & EIA),确保所有新项目必须具备生态缓解计划。近期,政府将重新评估所有高风险动物穿越区,考虑引进动物移动感应器等智能科技以增强防护措施。
他也呼吁所有道路使用者及社区民众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与道路安全,“野生动物是我们国家无价的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设道路,更是保护我们的自然财富。”
“希望驾驶人员在路经设有路标和路灯,尤其是有野生出没的地方时放缓以及谨慎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