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礼(右)周五召开记者会。
过去15个星期来,警方接到8913宗各类商业诈骗案,虽然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1%,但损失数额暴增66%。
全国警察商业罪案调查局总监拿督南礼说,截至周日(14日),警方今年接获的商业罪案损失数额,是8亿3509万4925令吉91仙。
他说,警方去年同期接到1万零10宗商业罪案,损失数额是5亿零443万4119令吉22仙。
“警方今年共把51%或4541宗案件,带上法戏,比去年同期的4331宗或43%更多。”
南礼周五召开记者会说,4月1日至14日的开斋节佳节前后,警方共接到871宗电话诈骗案,损失数额高达3728万5656令吉52仙,而去年同时期则接到1465宗案件,损失5676万3770令吉12仙。
在这871宗案件,其中电讯诈骗案占341宗,接下来下217宗电子交易罪案、不存在投资(157宗)、不存在贷款(112宗)、电子金融(29宗)与爱情骗局(14宗)。
“在佳节期间,电话诈骗案没有显著上升的迹象,显示国人已提升防范罪案意识。”
另一方面,南礼也在记者会揭露近来发生的两种诈骗案件手法,呼吁公众小心提防。
案件1
“电讯公司”发送提供奖金优惠的讯息,18名公众上当,损失近23万令吉。
警方揭发,有老千冒充电讯公司,发送“送奖金”的讯息诈财,根据警方纪录,今年已接到18宗涉及22万9868令吉损失的案件。
根据这类“返璞归真”的内容,接到简讯的公众,需在限定时间内根据指定的平台领取奖金。
当事主受指示点击这些平台后,再被要求输入银行资料,和输入收到的一次性密码(OTP);随后,事主发现银行存款数额突减少。
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诈骗)查案。
案件2
老千逐户派免费水瓶,复提供印有赢取200令吉现金礼券的二维码(QR Code),藉机骗取公众银行资料复机盗提存款。
根据在社交平台流传的案件,老千逐户派发犹如水瓶的“礼物”,“礼物”外印有二维码,公众被告知只要扫瞄二维码,即可赢得200令吉现金礼券。
公众受指示一旦扫瞄二维码后,便需输入个人银行资料,但银行存款较后会遭盗提。
南礼提醒,这是最的“钓鱼”诈财手法,公众勿扫瞄有关二维码。
迄今警方没接到这类投报,但公众受促勿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