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精神奖】
奖项:企业典范与合作荣誉奖
获奖单位:LIEW TRAINING CENTRE
格言: 机会来了,先握在手里。

从最初的热爱,到20余年的坚持,刘咏钢将对舞台与教育的激情化作一份终身的使命。作为马来西亚讲师协会前总会长、也是“刘训练中心”的创办人兼首席讲师,他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成长为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培训讲师之一。在职业生涯中,他始终坚守两大原则:第一,为客户解决问题;第二,为客户创造价值。 也正是这份执着与专业,让他长期受到企业与机构的高度认可,培训课程邀约常年不断,疫情前甚至创下一个月27天满档授课的纪录。如今,刘咏钢的名字已成为马来西亚培训行业的标杆之一,他的理念与坚持,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学员与年轻创业者。

创业初心:因为热爱舞台
谈起创立“刘训练中心”的缘由,刘咏钢笑言,一切都始于对舞台的热爱。虽然他大学主修的是马来西亚工艺大学的工业物理系,并在博特拉大学取得了人力资源发展硕士学位,但真正点燃他生命热情的,并不是冰冷的实验数据,而是站在舞台上与观众互动的瞬间。
“我在大学时期兼职做直销,经常受邀上台分享。每次走上台,我都充满期待,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让我沉醉。久而久之,这份喜欢逐渐演变成深刻的热爱。”他回忆道。
大学毕业后,他因缘际会进入培训界。当时他看到导师开着奔驰、住在洋房,心中暗自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有一天,我能做到他的一半,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也正是在那一刻,他为自己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激励讲师。
然而,驱动他走上讲师道路的,不仅是物质憧憬,更是对舞台的深情。“我意识到,打工再努力,始终只是一份固定薪水。但舞台,却让我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2003年,他毅然放弃稳定工作,回到家乡霹雳州冷甲,创立“刘训练中心”,以一名年轻讲师的身份,踏上了独立创业的第一步。
创业初期的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年轻、缺乏经验、没有背景,他频频遭遇拒绝。无数企业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太年轻了,我们不想当白老鼠。”创业前五年,他的收入极不稳定,时常动用储蓄度日。但他始终坚信一句话:“有梦想,路就不会消失。”
没有企业给机会,他就主动走进校园。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他通过一场又一场演讲,逐渐打响知名度。后来,家长们开始邀请他走进社团与组织,最终延伸到企业培训领域。一步一脚印,他走出了一条坚韧而独特的道路。

培训挑战:在老板与员工之间搭建桥梁
在20多年的培训经历中,刘咏钢深刻体会到,讲师最大的挑战并非课程难度,而是在“老板的目标”与“员工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与目标。老板希望透过培训提升员工积极性,以达成业绩。但现实是,许多员工并不是主动来上课的,而是‘被安排’来的。”
他强调,讲师的角色,就是要成为一座“桥梁”:一方面要精准传递老板的理念与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必须让员工在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感受到价值。只有这样,培训才能实现双赢。
为了达到效果,他坚持在开课前进行详尽的准备,深入研究客户背景与企业文化。在课堂中,他不仅是“讲述者”,更是“引导者”。他巧妙地设计互动活动、体验式游戏,让学员在参与中学习。“成人学习不同于学校教育,不能只是听,而要亲身去感受。通过体验,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

成功关键:解决问题与创造价值
“一个讲师,不在于你会说什么,而在于你知道该说什么。”刘咏钢直言。
他认为,讲师的价值并不是靠华丽辞藻,而是能否切实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正因如此,他始终坚守两大原则:第一,为客户解决问题;第二,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种态度,让他赢得了企业长期信任。富贵集团、Adonis爱美雅与他合作超过16年,Focus Point等企业也持续邀请他提供培训支持。
“讲师不是站在台上表演,而是站在台上解决问题。唯有解决问题,才能创造价值。”他总结道。这份坚持,也成为他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中屹立不倒的基石。

员工成长 = 企业成长
刘咏钢常对企业老板们说:“如果员工没有成长,企业就会停滞不前。”
许多老板担心培训员工后,他们学会了就会离职。但他认为这是大错特错:“如果不培训,他还是会走;但如果培训了,他至少在留下来的几年里,为企业创造了更大价值。”
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习惯与产业趋势都在不断演变。他常提醒企业:“过去成功的方法,可能是今天失败的理由。唯有持续学习与进步,才能跟上市场脚步。”
社会责任与传承
除了企业客户,刘咏钢也主动走进校园与孤儿院,举办免费的讲座。他希望以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成功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坚持与努力的结果。他相信,把正能量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未来他们会为社会带来更大贡献。
“这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作为讲师的使命感。”他说。

感恩团队:从满档到长久合作
刘咏钢坦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和合作伙伴的支持。疫情前,他最高纪录一个月讲课27天,如今依然维持每月20多场的高频率。这样的成绩,除了个人勤奋与专业,更有赖团队背后的默默付出。
“一个人再努力,也需要团队协助。正因为他们的配合,我才有机会像上班族一样,几乎天天都能在讲台上。”
他深知,企业与学员不会满足于“一次性”的课程体验,因此始终坚持“让客户愿意持续回头”。这种理念,也为他换来了长期合作伙伴的信任。
“这些大型企业在挑选讲师时,标准其实非常严格。如果我能被他们留下来,就说明我确实解决了他们的痛点。”
核心价值观:用心勤劳使命感
在刘咏钢看来,“刘训练中心”的长久发展秘诀,关键在于用心、勤劳与使命感。
“讲师不是在台上做一场秀,而是要让学员真正学到东西,并能应用在工作中。”他坚持,对得起讲师费,更要对得起良心。
他坚信,使命感比赚钱更重要。“当你清楚为什么而做,钱自然会跟着来。”
行业挑战与乱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讲师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带着“国际讲师”的头衔收取高昂费用,但往往水土不服。“有些人只是来圈一笔钱就走,内容不落地,对企业和学员帮助有限。”
刘咏钢直言:“我不怕竞争,也不介意他们收费高,但关键是,他们能否真正传递正确讯息与实用技巧,这才是企业最需要的。”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作为成功创业者,他给年轻人的忠告是:不要好高骛远,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做”。
“很多年轻人只想着快,却忽略了‘做好’的重要。目标远大当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不要想着一步登天。更不要把赚钱当唯一目标,而是先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做好?”
他鼓励年轻人,不要急于赚钱,而是找到使命感。“只要方向对了,钱自然会来。”
机会来了,先握在手里
“机会常被说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我认为,即便当下没有准备好,也要先抓住机会。只要握在手里,就有可能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契机。”
这句话,不仅是刘咏钢的人生哲学,也是“刘训练中心”20年来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