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栋强
首相安华在提呈2026年财政预算案时,再次高调宣示“最佳治理”为核心承诺,声称要以问责、公正与透明作为政府施政的根基。然而,这番言论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更像是一场粉饰太平的政治表演。过去两年的施政记录充分显示,昌明政府在“最佳治理”的口号下,言行不一、标准不一,甚至公然存在双重标准。
安华一向以“反贪斗士”自居,但在沙巴州议员涉嫌贪污的视频丑闻中,仅有两名州议员被提控,另有六人至今安然无恙,毫发无损。这种选择性执法的现象,恰恰暴露出政府在反贪与法治方面的严重偏差。若“最佳治理”真是政府的信念,为何同样的罪行,却出现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何面对党内与盟友的弊案,总是避重就轻,不了了之?
国盟对此早已表达关注与不满,我们欢迎任何推动问责与透明的努力,但最忌的,正是“说一套、做一套”。所谓“最佳治理”,若只是纸上谈兵,最终只会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尤其在裙带主义与利益勾结的现象屡见不鲜之际,安华政府更该以行动证明自身清廉,而非继续让公众看到权贵的特权与朋党文化在政府体系内滋长。
更讽刺的是,连公正党的自己人班登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拉菲兹,也对这种情况看不下去。他公开质疑,昌明政府的权力走廊中,存在一位普京式人物,在极短时间内暴富,却被美化为青年典范。拉菲兹痛斥,公正党如今已步上歧途,建立起自己的朋党体系,这些人利用政治关系暴富,在政府决策中拥有巨大影响力,却对人民与政府毫无责任可言。
所谓“最佳治理”,若无法杜绝政治金钱的结合,只会成为虚伪的幌子。安华上任时承诺带来廉洁、问责与改革,如今却让人看到越来越多的双重标准与利益网络。他曾强调,通过2023年《公共财政与财政责任法案》,将恢复财政纪律、稳控国家债务。但事实却狠狠打脸。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在2024年升至64.6%,预计2025年还将攀升至64.7%。
当年,昌明政府拍胸口保证,债务比率将在三至五年内降至60%。然而,近两年过去,数字仍停留在65%左右,毫无改善。换言之,政府债务增长速度已超越经济成长速度。所谓的财政纪律,不过是口头承诺,而非实际成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华再谈“最佳治理”,无疑显得苍白而空洞。治理,不在于口号,而在于制度的执行与领导的诚信。当执法标准不一,财政管理失控,朋党文化蔓延时,再多的美辞丽语都无法掩盖信任危机。
团结政府应正视民间的不满与质疑,不要让“最佳治理”成为装饰用的政治口号。人民要的是真正的廉洁与问责,而不是一场场华丽的表演,或政治舞台上的空洞口号。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