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我们为孩子准备早餐,看着他们穿好校服、背起书包睡眼惺忪地出门上课,心里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我们家宝贝今天在学校一切都好,平安、快乐地回来。”
这个期盼本应该是如此理所当然的日常,因为我们曾经相信,学校是孩子们在家以外的第二个避风港。孩子们得以在校园里学习新知识、结交朋友、探索世界。
然而近期接二连三关于校园的暴力事件,却把这个平凡而日常的期盼击成碎片。本不应该发生在任何地方、更不应该在校园里出现的暴力、伤害、骚扰事件,犹如一片片锐利的玻璃碎片,重重伤害了所有父母、师长,乃至所有关心下一代的社会大众。
身为一个学前女孩的母亲,我看见这样的景象,不只是感到震惊,更伴随深深的不安,不禁要问:我们到底为孩子打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不是在哪些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出现了裂痕?
身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否跟得上时代和科技的脚步,为孩子们的身心编织一个安全的大网,接住他们所面对的一切?学校的软硬体设施,是否足以应付时代目前的变迁、以及孩子们的安全需求?
我们的辅导室,是否真的让孩子感到安心、愿意走进去?我们的老师,是否受过足够的培训,能敏锐地察觉到那些“不对劲”的信号?
一个孩子在行为出现偏差时,他需要的不只是质问和惩罚,而是一只及时拉住他的手,理解他背后的困境,稳稳地接住他,引导他找到出口。在接二连三的校园悲剧后,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已经不太确定我们目前是否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和支撑来接住每一个需要拉一把的孩子。
学校不应该只是追求成绩单上数字的“工厂”。它更应该是孩子们学习如何爱、如何被爱、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第二个家”。这个“家”的屋顶,必须是安全和信任。而在真正的家里,家长们必须教会孩子怎么管理自己的愤怒和沮丧,而非在孩子愤怒和悲伤的同时,只以质问和说教的家长式霸权,逼迫孩子服从和“变乖”。
当然,面对这样沉重的课题,指责任何单一方是无益的。因为接住孩子们安全网的编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这不是一个“谁的错”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一起做什么”的问题。
身为立法机构的一分子,我想政府绝对有责任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来找出问题的关键原因–当不幸事件发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迅速、专业、跨部门的应对小组,而不是各单位之间的推诿。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慎重严谨地考虑所提出的每一个方案,而非单凭一两方的意见,急于下判断,或制造出不恰当的政策,将已经偏航的体制带到更未知的岔路。
我们的资源,要用在对的地方。除了硬件安全,我们更应该大力投资于校园的“心理健康”建设——增加专业辅导员的配置、为教师提供情绪管理的培训、将性别平等和情绪教育纳入正式课程。
保护孩子,从来不是任何一个单位的“专利”。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家长在饭桌上的关心、老师在课堂上的观察、邻居之间的多一份留意,以及我们作为政策推动者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用同理心和实际行动,才能为孩子们的笑颜撑起一把最牢固、最温暖的保护伞,让他们能真正无忧无虑地,在阳光下奔跑和成长。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