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爆发的校园性侵案令人发指,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示意图)
报道:陈淑珊
最近我国接连发生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包括霸凌、性侵、甚至命案,这些令人发指的恶行,由一群未成年的中学生所为,震惊全马!然而,当社会舆论一面倒谴责加害者之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酿成祸根的背后原因更值得各造深思。
王韵畅:施暴者存心理上问题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科医生王韵畅接受《光华日报》专访时表示,很多时候施暴者存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却未被及时治疗,最终衍生出一连串的校园悲剧。他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同情,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件,但被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他说,青少年正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包括生理及思想上,他们开始拥有抽象化的思考能力,懂得在社交上独立,会去结交朋友,这些都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阶段。
“青少年在成长阶段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可能会导致他们混入不良群体(Geng),比如被朋友教唆吸烟或打人。虽然他们有能力思考,却没有自制能力,明知道这些是错误行为仍照办,因为更向往得到朋友的认可,即便可能会面对被学校开除的后果。”
胆大妄为缺乏同理心
针对马六甲爆发的校园轮奸案由一群中学生所为,王韵畅认为,施暴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不能一概而论,但大体上会发生这种事,免不了青少年想在“同侪小团伙”中展现自己“强势”(Power)及胆大妄为的一面,加上缺乏同理心,他们明知道此事不对,但却无法感同身受,尤其是受害者被施暴后的感受。
他提醒,不要把这事件想得太单一,当中涉及很多复杂因素,必须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包括家庭、社会、社交媒体的影响等。
“现今社会把暴力正常化,尤其在社媒、电游、电影上,将暴力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产生错误观念。”
他举例,一些网红通过戏弄他人赚取流量,虽然具有娱乐效果,但也是一种暴力行为,青少年误以为“欺负”朋友只是“很好笑”的行为,结果有样学样,岂不知这是伤害到他人的行为。
他说,有网民主张恢复校园鞭打制度,以儆效尤,防止学生再犯错,但这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是两回事,不能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
“其实大家都有责任,自己有没有做好本分,自身家庭可以做什么帮助孩子,确保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他可以理解,网民对施暴者的恶行感到气愤,这是正常的反应,但也要去观察施暴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何没有同理心,必须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从这起事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应该设法协助化解青少年犯错的根源。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Graphic Design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