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栋强
2026年财政预算案缺乏远见与改革精神,团结政府把重点放在短期安抚,而非长期建设,更像是一份以政治考量为主的文件,让人联想全国大选可能明年就会到来。
虽然首相精心包装预算案,但掩盖不住他派发援助金与津贴,却没有提出任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深层问题的弱点。其实,政府应把焦点放在提升生产力、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改革税收制度与改善收入分配,而不是依赖现金补贴来维系民生。
这份预算案饱受批评的另外一点,是在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的政治考量,尤其在沙巴与砂拉越的拨款方面显得格外慷慨,涵盖多项特别拨款与发展计划,而这或与即将举行的沙巴州选举密切相关。相反,在野党执政的州属如吉打、登嘉楼与玻璃市,虽然基础设施不足、贫穷率偏高,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拨款与政策关注。
这种偏向性的资源分配,不仅削弱国家整体的均衡发展,也暴露出团结政府在政治操作上的短视。如果财政预算案被当成政治工具,而不是国家发展的蓝图,那么它最终只会加深区域不平等,让落后州属继续被边缘化。
首相公布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令人质疑一味在讨好人民,而非为国家未来铺路。此外,这份财案的语气和内容都充满选举味道,更像是为可能提前举行的第16届全国大选铺路的大选前预算案。
尽管政府增加慈悯援助金(STR)和慈悯基本援助金(SARA)确实能为低收入群体带来短期纾困,但这类现金补贴只能解燃眉之急,却无法根治结构性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工资停滞、物价高涨、生活成本上升,以及高质量就业机会的不足。若政府继续依赖派钱维持民生,而不推动改革,只会让人民陷入长期依赖,削弱经济体质。
2026年财案暴露了政府在维持财政纪律的不足之处,虽然政府宣称要减少赤字,但预算案中却缺乏能有效推动生产力、促进就业、提升创新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政策。
团结政府缺乏清晰的经济方向,财政紧缩虽能在短期内控制赤字,但若缺乏长期战略投资,将削弱国家未来竞争力。
政府若不敢在投资、创新及人力资本发展上投入资源,就会错失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机。到头来,这份预算案或许只能维持表面稳定,却埋下长期停滞的隐忧。
2026年财政预算案整体而言更像是政治筹码,而非建设国家的蓝图。真正的改革需要勇气与远见,而不是派钱取悦选民。若政府不改变方向,我国的经济发展恐怕将继续原地踏步。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