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总领袖认为,明年度财案相对“平衡、温和、负责任”,惟对中小企业的辅助已转为隐性。左起为黄詝瀚、李兴裕及孔令龙。右为主持人黄隽斌。
中总领袖认为,相对温和的《2026年惠民财案》固然没有增收新税务,但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也不再像以往般开设专项资金,反之将辅助分散到不同措施中,意味着商家需主动了解细节并申请。

在昨晚(10日)举行的“中总解析财案线上论坛”中,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认为,这次财案对除了烟酒以外的商界影响不大,显示政府考量到商家的困境,不再另增税务,相信投资者会较满意。
“于我而言,明年财案尚算温和,对市场来说不会太负面,但在吸引外资上,仍予视相关经贸政策如何落实。中小企业的奖励其实不少,但就需要业者化被动为主动,自行探索相关辅助。”

对此,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亦有同感,他表示:“政府的资金都分散在不同管道,变成中小企业需要先做功课,了解要向哪个单位申请。”
他举例,总额达500亿令吉的中小企业贷款与融资计划,就包含国民储蓄银行(BSN)及担保机构(SJKP)提供的低息贷款与信用担保。
“具有转型绿能及数码升级潜力的企业,则适合申请绿色融资计划、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意迈向自动化的制造业者,可享有加速资本津贴;中小企业购买保险,将享延长的3年印花税豁免优惠。”

另一名嘉宾中总商务组副主任黄詝瀚附和说:“随着财政政策已转向精准扶助,不再有‘全民补贴’的做法,企业应跟上时代,善用现有的机制多方申请。”
“事实上,创投与众筹平台的门槛已降低,除了投资回酬股息免税,税率也定于10%。国家创投基金和先锋基金更斥资7亿5000万令吉,支持中小企业及新创公司,这些都是隐性的利好措施。”
孔令龙补充,一些财案内没宣布的现有措施及优惠,不意味着将在今年后结束,更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包括维持2至3年的电子发票优惠。
明年虽然是落实《第13大马计划》的首年,惟政府却未因此拨出更高的发展预算,李兴裕就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接下来的2年,属于大选周期。
“政府将明年的发展开支下调到810亿令吉,看似比以往少了50亿令吉,但若预算高而执行差,行政部门终究是在浪费,与其如此不如推出更负责的预算,起码确保赤字降低、债务受控。”
黄詝瀚则点出,现任政府有别于前朝之处,在于不劳民伤财搞大型的民粹基建,反之优先保障国家财政健康、平衡发展。
“举例而言,政府对烟酒类增税,但这笔额外税收,却是用在公卫医疗保健,就是在告诉投资者‘我们鼓励你做出策略性的选择’,明示政府的发展方向。”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