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Modernism)起源于19世纪末,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思想与艺术革命。它盛行至廿世纪上半叶。它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现代世界的回应。一种全面的反思传统与权威的意识形态。
现代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都市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都有密切的关系。面对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的剧变以及人类命运的运荡不安,许多文学家、思想家与艺术家开始质疑即有的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美术标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各领导中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段去表现对传统与既得利益的反叛与颠覆,以及破旧立新的追求。它提倡理性怀疑、个体意识、形式解构与语言实验。
现代主义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传统–抛弃写实、线性叙事和经典对称美,主张突破常规的表现方式。(二)形式探索–在艺术与文学上大胆尝试抽象、碎片化、意识流、非线性等表现方式。(三)自我意识–作品常常反映作家自身的主观感受。(四)技术崇拜与焦虑–既欣赏科技进步所衍生的力量,也忧虑其对人类情感与道德的侵融。(五)存在主义的精神–人是孤寂的、世界是荒诞的,意义必须由个体自我赋予,或称为在刷自己的存在感。
美学家杰姆孙(Jameson)认为,现代主义是一个深度模式,有历史感。它舍弃表面,只追求背后的东西。它表达了一种“自我焦虑”;它追求个人风格;它其实就是一场表达的危机;它也应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
在西方文学领域里,杰出的现代主义人物与作品计有: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夫尼亚.伍尔夫 《达洛维夫人》;T.S.艾略特《荒原》等。
肯定的是,现代主义彻底改变了20世纪人类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标准。它的自由精神启发了后来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多元文化主义与反文化运动。但是它也因过度精英化与抽象化而引来批评。
在当代,我们依然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大环境下–高楼林立的城市、极简主义的设计、以及对“自我表达”的执着,皆源于那个敢于挑战一切有规划的时代。当然,文学领域也不可能会被幸免的。
其实现代主义的崛起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它脱离不了个人主义、法律与市场经济。它催生了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但是它并非欧美国家所专有,许多亚洲国家也有他们自己固有的现代主义,如中国、日本与印度,没有一种现代性是普世唯一的。
英国的个人经济独立,家庭、宗教与村社共同影响力的弱化,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性思维取代传统价值观,工业化带来时间制度,工作方式与身分认同的重担,并通过社会契约改变了即有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使人感到纳闷和彷徨。
另一方面,自由选择的存在,也因此不只造成了非良性甚至是恶劣的社会竞争,而且还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这些都构成了现代主义的主要元素,从而通过作者和读者的互相影响之下,塑造一股文学领域不曾有过的崭新时代潮流。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