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栋强

即将于本周五提呈国会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备受全国关注。这份预算案的方向不仅将决定国家未来一年的经济走向,更反映政府如何在通膨压力、财政紧缩与民生挑战之间取得平衡。

首先,政府必须确保“人民优先”的精神贯穿整份预算案。生活费问题依然是全民最直接的痛点。从食品、燃油到房租,几乎所有生活开销都节节攀升。在经济不稳定的环境下,政府应在预算中设立更多针对性援助与价格稳定机制,防止低收入家庭在补贴改革中被边缘化。财政改革固然重要,但不能以人民温饱为代价。

教育与卫生仍应是预算案的核心支柱。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投资,而医疗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政府必须确保这两大领域获得长期、稳定与充足的拨款,避免资源被削减或分配失衡。边缘群体、农村社区及特殊需求群体,理应在教育与医疗体系中享有平等的机会。预算案应明确列出提升师资培训、学校基础设施、公共医疗设备与人力配置的计划,以强化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品质。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必须关注缺口群体,这包括非正式行业劳工、小贩、自雇者及自由职业者。许多人虽长期纳税,却无法享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026年预算案应扩大社会安全网,涵盖更多群体,特别是在医疗保险、退休储蓄及收入支援方面。唯有如此,才能让社会整体更具韧性,应对经济波动与就业风险。

气候变迁已不再是环境议题,而是生存议题。沿海社区与偏远地区正面临海平面上升、水源短缺及灾害频发的威胁。预算案中应设立专项拨款,推动气候调适、灾害风险降低及社区韧性计划。这不只是环境投资,更是保护国民生命与生计的必要措施。

- Advertisement -
- Advertisement -

另外,预算案也必须重点聚焦在水灾防治、水供稳定及能源转型等关键项目。这些议题确实紧扣现实,因为极端气候与老旧基础设施已长期威胁民生与经济活动,尤其是屡次受灾的州属迫切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当然,财政纪律与透明度依旧是预算案的根本。公帑来自人民,使用亦必须回馈人民。政府在推行大型发展计划时,应坚持公开、问责与公平分配原则,确保每一分预算都能落实到真正的受惠者身上。同时,国会与独立监察机构应获得足够资源与权限,监督预算执行与防止滥权,唯有强化制度,才能重建公众对财政政策的信任。

我希望《2026年财政预算案》必须体现“以民为本”的核心精神。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人民在成长中共享成果,让财政成为促进社会公义、尊严与福祉的工具。唯有如此,大马的未来才能稳健、包容、可持续。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