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灵子
香港成功挺过“风王”桦加沙,市面在强风过后马上恢复正常运作。笔者认为,今次特区政府在面对极端天气时迅速启动全方位跨部门协调防灾应变机制,超前部署、弹性安排及高效率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惟今次防风防灾期间仍出现了一些尚可优化的细节问题,特区政府应好好总结和警惕这些问题并做出改善措施,为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做好更全面的准备。
在桦加沙吹袭香港之前,天文台就发出警告指,其潜在威胁被评估为与2017年“天鸽”及2018年“山竹”相若,其中心风力高达每小时195公里,比2018年山竹每小时175公里更高。所幸桦加沙的路线发生改变,未有正面吹袭珠江口,但仍令本港高挂10号飓风信号近11个小时。
尽管天文台多次发出警告,特区政府亦不断劝喻,但是在桦加沙袭港期间,依然有一些市民不顾劝喻和警告,带同稚童到岸边或危险地方观浪、追风,更有一家三口在观浪时堕海,需由附近船家及消防救起。在极端天气下不顾警告和自身安全追风逐浪,不仅危害自己及儿童人身安全,更可能连累救援人员,是极度自私不负责的行为,未来特区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除了加强宣传教育,亦可善用法律手段,考虑修例或立法,增强法律阻吓力,更有效遏止追风逐浪高危行为。
其次,在台风吹袭前,本地菜价、肉价大升,有部分地区的菜价飙升到一斤50元,面包、急冻食品、胶纸及杯面等亦出现断货的情况,更夸张的是有人趁机发“台风财”,在二手平台炒卖胶纸等防风用品,宣称“早买早享受,迟买贵几嚿”。事实上,每逢台风袭港,本地各样物品的价格都会大升,令基层市民倍感压力,特区政府应学习参考如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的经验,在台风前准备好物资供应的同时,严禁哄抬价格,捏造、散播涨价讯息等行为,纾缓基层市民压力,减轻市民抢购物资的恐慌心理。
其实,随著全球暖化的加剧,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亦逐渐增加,未来本港可能会在一年中经历数个“风王”级别台风的吹袭。特区政府在进一步教育及规管市民行为的同时,亦可考虑制定更进取的防风保护措施,例如提升海岸防线抵御能力、疏通水浸黑点排水管道及强化“海绵城市”建设等,未雨绸缪地强化本港的防风防灾能力。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