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指出,当今世界各地皆在热议科技,科技已与国家竞争力紧紧相扣,人工智能、大数据、太空探索及能源转型等新兴科技,不仅改变产业格局,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他说,国家若缺乏人才支撑,科技发展将难以走远,因没有人才,一切只是空谈,所以大马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在人才培养上奠定坚实基础。
郑立慷周日(9月29日)晚出席怡保培南独中创校70周年暨各区家教联委会成立45周年纪念联欢宴会,受邀致词时如是指出。他也宣布拨款5万令吉给培南独中。
也是丹绒马林国会议员的他表示,我国的未来人才必须具备数个重要特质。这些特质包括扎实的科学知识,以理解原理,而不是只会操作;严谨的逻辑思维,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不被表像迷惑,同时需有跨领域的眼光。
他指出,科技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人文、社会、艺术、经济相结合,才能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价值,而科技只是工具,人类有责任感与同理心,这最终才能有效服务社会。若缺少人文精神,科技可能会被滥用,甚至带来伤害。
他说,培南独中已成功培养很多具备多元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无论走向中国与东南亚,还是前往欧美,该校毕业生都能自信沟通与合作,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这正是国家未来最需要的人才,既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具备国际视野。
林国璋:回流出国学生有限 人才外流日益严重
较早时,培南独中董事长拿督林国璋致词说,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马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但真正回流的却有限,导致人才外流日益严重。
他表示,据数据显示,过去10年,近9万7000名大马公民放弃国籍成为新加坡公民,平均每年约有9700人,进一步加剧了本地人才流失的问题。
他也说,国内每年新生儿当中,华裔仅占约4万多人,即全国出生人口的十分之一,数字逐年下降,意味着未来华校生源将愈加紧张。
他续说,华裔新生儿数量偏少,这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不能再以“数量”取胜,唯一的出路就是追求“质量”,而质量的根基就在於教育,唯有从教育着手,华裔子弟才能在这个国家保持竞争力丶持续生存与发展。
他也指出,根据统计,全国63所独中若仅依靠学费与家长会收入,往往难以应付日常开销,每名学生平均仍需补贴介於1000至4000令吉。
他表示,以培南独中逾千名学生为例,每年经费短缺约200万令吉,因此校方必须透过食物义卖丶周年宴会等活动筹募经费,所幸获得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校务才能持续稳健发展。
他也宣布,配合创校70周年举办的义卖会丶娱乐市及校庆晚宴,共成功筹获135万令吉。
出席者包括务边国会议员陈家兴丶新邦波赖州议员黄彩仪丶培南独中名誉董事长姚添进丶林星丶署理董事长林逸扬丶副董事长拿督廖志明丶拿督斯里罗智柔丶拿督斯里李友成丶拿督黄庆耀丶拿督许圣杰丶总务陈德杰丶财政叶建成丶校长林柔清等。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