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司徒瑞琼
摄影:陈启新

土桥尾一带即将迎来发展,让作为土桥尾人精神寄托的“土桥尾蓝啅亚里庙”再受关注。
槟城土桥尾一带即将迎来发展,让座落敦林苍祐大道旁六角亭造型的“土桥尾蓝啅亚里庙”再引关注,尤其庙里供奉的“土桥尾居民亡魂灵位”。

这灵位设立,要追溯自2003年1月7日的土桥尾木屋区大火。一夜之间,这把“神奇的火”将木屋区内约50家木屋焚尽。

土桥尾蓝啅亚里庙及飞山宫正总务林水顺(60岁)说,会形容这是把神奇的火,是因当时这火像有灵性,只追着有人住的房子烧。
“如木屋旁搭建的车房或杂物间,在当晚熊熊大火下竟没被烧着烧坏,火势莫明跳过这些建筑,去烧隔着路有人的房子。”
但更神奇的,是大火于当晚约凌晨2时烧起前,坐镇庙里的“蓝啅亚里”(拿督公),却在当晚约11时突然起乩,告知村民“土桥尾当晚必有大事发生”。
林水顺是时任理事之一,见证了当晚起乩情况,还有拿督公的“谕示”。
“所以,相信神谕的理事当晚都守在家里,没敢睡着。最后是一名理事发现火患,呼叫村民撤离。”
现在的五条路到土桥尾一带,其实都是填地。林水顺作为本地华人第4代,见证过土桥尾从水上人家过渡到木屋区,再发展成目前组屋林立的城市一隅。
他说,土桥尾村民过去感情深厚,家家夜不闭户,互相串门子。所以大火发生时,才能直接推门入内,叫醒其他村民,不致酿成灾难性伤亡。
这起大火,最终约500名村民均逃过一劫,但有一对巫裔小姐妹花不幸烧死。

他说,百年来庇护土桥尾的拿督公其实在大火来袭前,已于2001年起乩给理事神谕,须在目前庙址划出地方,准备牌位,因为土桥尾人的先祖“未来将无人祭祀”。
“当时,庙里理事便纳闷,什么事会让所有村民都弃奉自家祖先?想不到,竟是两年后一场大火,太玄了!”
当晚夜来风急,大火瞬间吞噬整个木屋区,村民虽成功逃生,但没人来得及搬走家中财物,包括祖先灵位。
林水顺说,拿督公让村民们统一到亡魂牌位祭祖。至今,已外迁的村民也会在各自先人忌日前来祭祀,这就是”土桥尾居民亡魂灵位”由来。
“久后,一些外村来当庙理事的人,也会在自己先祖忌日来祭祀。”
同时,他说庙方在大型祭祀时,会恭请已没后代的土桥尾先辈,还有在敦林大道上的孤魂来享用香火,这就成了大众的先祖灵位了。
煞气太重无人敢打造 亡魂灵位13年才立碑
尽管大火发生于2003年,但“土桥尾居民亡魂灵位”却迟至2016年才被供奉。延宕长达13年原因,只因没有石碑师傅敢打造如此凶煞牌位。
林水顺也告知,经历13年寻觅后,自己在机缘之下获一人相助,委托其相熟师父打造这花岗石材质灵位。但该人竟在牌位完工一个月后亡故。
“大火后,我们听从拿督公谕示去做灵位或造碑,但师傅们都以煞气太重拒绝。”
他说,自己也在当时才知晓,原来置放大路边的“石敢当”,还有写上阿弥陀佛和祭孤魂等挡煞作用的牌位,都是制碑行内的禁忌。

媒体也在采访时,发现居民亡魂灵位下方还供有一支滕拐杖。据悉,供奉的是一名遭人用斧头“当头一劈”身亡的土桥尾老村民,人称“TiangTiang Pek”。
林水顺表示,TiangTiang Pek从中国南来,是一名渔夫。由于不善言词,常被村里孩子作弄。
“我父亲小时见过他,孩子们每次捉弄他,他会竖起食指放在嘴前,叫孩子们Diam diam(静静)。”
久后,孩子们便谐音戏称他为TiangTiang Pek。林水顺说TiangTiang Pek枉死后,拿督公起乩时说他一直没有离开,成了土桥尾的“守桥魂”。
他表示,拿督公说TiangTiang Pek一直站在桥上,守护落水或意外的小孩,是有功之人,应受村民香火供奉。
“所以,我们便供奉他在居民亡魂灵位之下,最爱吃的是蕃薯粥。”

拿督公可求赢官司和考试
土桥尾蓝啅亚里庙百年来神迹不断,一直被村民认为是“灵石”。林水顺说,当地村民常传拿督公生前若不是“政府人”(公务员),就一定是“考试公”。
尤其是考摩托、考车,至今都有不少考生会前来请求拿督公庇祐。
“土桥尾土生土长的人都知道,拿督公求赢官司和考试最灵验。”
他表示,许多善信一旦遇上政府事务,或官司缠身来求,通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考试季时,很多学生们更会来求取顺利,更会高中心宜本地大学。
“学生们会以国语书写,写下名字,考试证号码、日期、所考科目和心愿等,祈求顺利进入大学。”

包围灵石金身 百年榕树曾是标志
林水顺说,土桥尾蓝啅亚里庙过去的建筑标志,不是六角亭造型庙宇,是一棵长在拿督公灵石金身后方,于2012年倒下的参天百年榕树。
“这榕树身围庞大,垂下的枝根像包围着拿督公灵石金身。以前有人进去拍照,形容里头景像是一树成林,用现在话就象电影《阿凡达》景致。”

他表示,土桥尾老人以前不断传说,拿督公灵石金身庞大,还深入地里,几人合围都抱不拢。但大榕树于2012年倾倒,灵石金身才首次曝光。
“最后原来金身是一小块石头,但拿督公也拒绝有庙盖顶建议,祂习惯日晒雨淋。”
会提起这棵大榕树,正是因为当年政府要建造敦林苍祐大道(旧称日落洞大道)时,一度要迁移蓝啅亚里庙,以让路发展。
当时理事会以百年庙宇作为理由,要求政府保庙于原地。大道承包商IJM当时便派人来割下部分榕树树身,交由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化验,以确定树龄。
“化验证实榕树已过百岁,依附树下庙宇才得以保留。”
至今,该庙置放在六角亭木桥衔接鱼池前的石香炉,上面也刻有“昭和十九年”(西历1944年)字样,虽未有百年,但蓝啅亚里庙宇香火其实更久前便已存在。

林水顺也提及,拿督公拒绝建庙,便要求理事会为其建造鱼池,造一座木桥以愐怀土桥尾水上人家的时光。
“以前,土桥尾就是建在水上的,最初的拿督公庙就在桥尾,至今还保留在土桥尾旧地后方。”

他说,拿督公要建六角亭而非庙,更在亭前开5个出入口,不设庙门,是要迎五方香客,实践庇护众生,不计来者何人的大愿。
“所以我们庙宇没门,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来拜拜求平安,没有忌禁。”

庙宇后方将启动高楼发展计划
林水顺也说,除村民自行祭祀先祖外,该庙理事一年会为“土桥尾居民亡魂灵位”作5次祭祀。
分别是清明节、农历七月初一、七月十七、七月尾和冬至,即华人祭祖的五大时节。
他表示,理事会在农历七月中元节时,全天不断播放潮剧、福建大戏、经典老歌和其他,让不同籍贯亡魂可以一享戏曲歌乐,为期30天。
“其他时节播各籍贯方言大戏和老歌,冬至就播新年歌,求个与众同乐!”
然而,每年农历九月廿二到廿八是拿督公千秋宝诞,理事会就会大型庆祝,开炉烹煮足让500人饱腹的黄姜饭和咖哩鸡等派发,可见庙宇凝聚社区力量的作用角色。
土桥尾从水上人家,经填土和木屋区阶段后,于1969年在时任政府开始逐步清拆木屋区计划下,发展现今的土桥尾组屋,俗称“十七层”。
林水顺说,该区自林苍祐建成、逐步发展后,庙宇所在土地,后方已将启动高楼发展计划。
“发展商已与理事会初步商议,会在高楼计划于5年建竣后,划分出是片土地,供该庙继续香火。”
他表示,该庙望一切成真,到时便能启动庙宇复修工程,保留土桥尾与蓝啅亚里庙的百年渊源和神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