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股民正在留意电脑屏幕上的股票讯息。
今年以来中国A股3大指数集体大涨,个别股票价格冲上历史新高,但近期出现减持潮,9月前6个交易日已有近13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较去年同期增逾一倍。部分减持显示公司业绩增长乏力与股价上涨的背离。
综合环球网、财联社近日报道,据统计,在9月前6个交易日已有近1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而去年同期只有50多家,即今年增幅逾1倍。
减持公告所涉及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备受市场追捧的几个“明星赛道”,包括先进制造产业链,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科技、媒体及通讯产业链,如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业务的公司等。
报道形容,面对汹涌的减持潮,各家股东给出的理由和背后动机都不尽相同,折射出复杂的市场心态。
有的减持理由颇为新颖,引发市场热议。例如金融讯息服务企业同花顺,自去年以来股价最高涨幅接近300%。其控股股东、董事长易峥在减持公告中称,“减持理由是让渡市场参与机会”,这说法引起投资者热议。
更多公司的减持背后,反映出业绩增长乏力与股价上涨的背离。以跨界新能源的星帅尔为例,公司今年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0%,但其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却双双下滑近30%。虽然今年上半年业绩看似转好,但其太阳能组件业务的毛利率仅为5.92%,传统主业家电零部件的营收仍在萎缩。这种缺乏坚实基本面支撑的股价上涨,往往更容易引发股东减持。
对于A股一方面出现市场对中期行情看好,另一方面却是股东密集减持的鲜明反差,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密集减持可能会对相关个股的股价造成一定压力,尤其是在市场情绪敏感时期。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区分是纯粹的套现行为,还是对公司“基本面不看好”的讯号。
分析人士又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减持股东的身分、减持比例以及减持理由,综合判断其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影响。
不过,报道也表示,部分股东展现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选择不动甚至提前终止减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