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马来西亚商业与经济状况调查报告》成果显示,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马来西亚商业状况与信心呈现走弱趋势。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发布的最新《马来西亚商业与经济状况调查报告》(M-BECS)成果显示,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成本上升以及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马来西亚商业状况与信心呈现走弱趋势。
这项半年一次的调查在2025年7月10日至8月11日之间进行,涵盖对2025年1月至6月(2025年上半年)的商业表现及2025年7月至12月(2025年下半年)的预测,共收集到777份回复。
本次调查首次引入两个新的综合指标,即商业状况指数(BCI)和商业信心指数(BSI)。BCI反映当前的商业表现趋势,而BSI则反映未来的预期。
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指出,企业对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经济及商业前景持谨慎悲观态度,主要受到高企并不断上升的营运成本、国内外需求放缓,以及关税引发的全球不确定性加剧所拖累。
吴逸平表示,中总深切关注,企业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之际,仍需面对日益上升的营运成本。企业所面临的多重成本压力包括最低薪金上调、从2025年10月工资起,雇主必须为所有外籍员工缴纳公积金、消费税(SST)扩大征收,尤其是对租赁及建筑工程征收服务税、港口费率上调、电费调整、水费上涨、将于2025年9月落实的汽油补贴合理化、2026年拟议实施的多层外籍劳工人头税,以及电子发票推行所带来的额外合规成本。

根据报告,受访的企业普遍对2025年的经济与商业状况持高度谨慎态度。这是由于外部与国内多重的挑战所致,如美国关税及近期国内一系列提高营商成本的政策调整与措施。
(a) 商业状况指数(BCI)在2025年上半年为86.5,商业信心指数(BSI)在下半年为97.4,均低于中性水平100,显示整体企业偏向悲观。这两个指数自2023/2024年以来持续走低。
(b) 分别有28.7%与31.2%的受访者对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状况和商业环境持悲观态度。在下半年,悲观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1.0%(经济状况)及40.0%(商业状况)。
(c) 2025年上半年对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的五大因素为:
高营运成本(54.8%)
原料价格上涨(42.0%)
消费者行为的改变(37.3%)
商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37.1%)
现金流问题(34.7%)
(d) 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现金流和债务状况保持中和状态。
(e) 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售额有所下降,但预计未来销售额将会下降的受访者比例略有减少(2025年下半年为40.4%,2025年上半年为42.8%)。出口销售额方面,38.5%的受访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表现为中性,而37.6%的受访者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下滑。
(f) 2025年上半年,产量有所下降,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持续走低。
(g) 2025年上半年,本地和进口经营成本有所上涨,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继续上涨,但预计上涨的受访者数量与上半年相比有所减少。
(h) 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增长较2024年下半年有所放缓,显示投资前景趋于谨慎。
《马来西亚商业与经济状况调查报告》(M-BECS)调查探讨了两个当前课题:(i) 2026年国家财政预算案,以及 (ii) 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征。
报告指,受访者将“中小企业融资与能力建设”列为2026年国家财政预算案的首要考量,超过一半(56.3%)的受访者持此看法。
“目标性税务措施如中小企业所得税回扣、15%优惠税率门槛提高至100万令吉,将有助于中小企业释放资源,再投资于技能、生产力提升与创新。”
“税务相关措施亦受到重视,包括税收减免与投资激励(55.9%),以及有利的税制改革(53.1%)。”
此外,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强调,保持马来西亚的公司税率竞争力至关重要,以缩小与区域竞争国的差距。目前泰国与越南的公司税率为20%,印尼现行税率为22%并考虑降至20%,而新加坡则维持在17%。
此外,报告指,人工智能与数字基础设施被44.0%的受访者列为预算案的重点支出/投资的首要领域,这显示了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配备人工智能工具以保持竞争力的紧迫性。
报告也指,企业需要更有力的支持机制,以克服数字化采纳过程中的障碍,例如技能短缺、资金缺口及技术获取受限,这些对于协助中小企业将数字化解决方案融入其营运与供应链至关重要。
“强化现有项目,如数字化补助金,包括提高拨款额度并允许多次申领而非目前的一次性限额,将能提供更切实的支持。”
获取政府援助的挑战仍然是主要的障碍。企业认为,复杂的流程、不明确的申请资格和规则以及缺乏透明度是主要障碍。通过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提供清晰的南,并在审批与基金余额方面实现实时透明,将大大提高支持措施的成效。
此外,针对SST实施后的调查显示,79.5%的受访者表示经商成本增加,67.8%的受访者表示利润空间遭受压缩,49.1%的受访者面临更重的行政管理负担。其中主要的影响包括对租赁费用和建筑合约征收的新服务税。
许多企业和行业协会对扩大销售和服务税(SST)实施的时机不当和通知时间过于仓促、合规和营运成本增加、对消费者需求的潜在影响、法规不明确以及准备时间不足表示担忧。
报告指,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含糊不清的法规术语和定义(56.1%)、可征税与免税商品/服务的分类复杂(53.1%)以及多个公告和文件之间的混淆(49.8%)。
面对扩征销售与服务税,54.6%的企业计划将成本转嫁消费者,而44.6%的企业计划将其内部消化。
对此,中总呼吁政府:
a) 将销售与服务税的豁免门槛提高至300万令吉,使其与中小企业的定义相符。
b) 暂时将新增服务(如建筑、租赁)的服务税率降低至4%,直至2027年,再视经济情况检讨。
c) 为所有项目类型(除不可复审的合同外)提供36个月的豁免期,尤其要保护长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项目。
d) 进行全面检讨,并积极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尤其是来自建筑、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代表,以确保更顺利地实施并提供更清晰的指南。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