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柔佛州地震及接连发生的余震事件,成为瞩目焦点的新闻。在地震学里,不同阶段的地震现象,其实有明确的专业定义。
据大马气象局(MetMalaysia)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简明解说,向公众科普“主震”“前震”和“余震”的区别。

大马气象局(MetMalaysia)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简明解说,向公众科普“主震”“前震”和“余震”的区别。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定义,主震(Mainshock)是一次地震序列中震级最大的地震,通常是人们感受最为强烈的一次。有时在主震之前,会出现一两次甚至多次震级较小的前震(Foreshock)。
地震发生后,往往还会伴随一连串的余震(Aftershock)。气象局指出,余震的震级一般小于主震,但仍可能对受影响地区造成破坏,尤其在主震已使建筑物受损的情况下。
地质专家提醒,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公众正确理解地震报道,避免混淆。他们也强调,虽然马来西亚位处地震带边缘,但近年来区域内地震事件仍对部分地区带来震感,因此科普工作尤为重要。

解释“断层类型”基本概念
地震虽然在我国并不常见,但其相关的地球物理现象却直接影响区域安全与科研工作。为提高公众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大马气象局也通过科普方式,向民众解释“断层类型”的基本概念。
据气象局解释,断层(Fault)是指地壳中两块岩石之间的裂缝或破裂面,当岩块沿裂缝发生相对移动时,就会形成断层。断层活动是地震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地质学上,断层类型有三种常见类型,地质学上:
正断层(Normal Fault) :上盘岩块相对下滑,常见于地壳张裂的区域。
逆断层(Thrust Fault) : 上盘岩块被推挤至下盘之上,常见于板块碰撞地带。
平移断层(Strike-Slip Fault) : 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错动,没有明显的上下位移。
专家指出,虽然马来西亚位于板块边缘,相对远离强震带,但区域性的地震仍可能带来震感甚至引发次生灾害。公众若能对“主震、余震、断层”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不仅有助于科学素养提升,也能在面对突发灾害时更从容应对。
大马气象局呼吁,公众在遇到震感或地震相关资讯时,应以官方发布为准,避免散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HR Recruiter (Internship)
- Human Resources
- Kuala Lumpur
-
MYR 850.00 /Month


- Graphic Design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