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大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裕端博士指出,18世纪东南亚发生政治动荡,许多华裔在英国人开辟槟城初期移居至这里,在1794年1月的华人男女儿童人口约占3000人,早期的槟城华人以广东人为主,大部分是从加尔各答迁徙而来,而非直接从中国过来。
他表示,在槟城开辟初期,由于华侨移民人数并不多,这些少数的华侨深感到互助团结、和衷共济之必要。因此,不同方言、职业、地区的华侨移民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把自己组织起来,于是他们发起了一个综合性或结拜兄弟的团体如“义兴会”。
“在十九世纪初,由于更多华侨移民麋集到了这块殖民地,因此建立地缘、方言、族缘和业缘组织的需求便日趋强烈。”
他周日(24日)上午在由槟榔屿广汀会馆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院东南亚学系协办的“移民与扎根:十九世纪槟城广东先驱与社会组织”讲座会主讲时,这么说。

黄裕端:槟最早地缘组织 义兴会原非“黑社会”
黄裕端说,义兴会是在槟城最早的地缘性组织,由顺德人梁显正创立于1790年代末期,义兴总会设立在乔治市的义兴街(Church Street)。根据英国官方资料,义兴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救济穷困潦倒和残疾者,入会费是一元半,主要成员包含各阶级的广东华桥(商人、农夫、工匠和海员)和一些从事海运行业的福建华侨。
他强调,当初的义兴会并不是“黑社会”。在1860年代,英国人因发现义兴会越发壮大起来,于是通过法令禁止及解散这些团体组织。
此外,他指出,广东暨汀州会馆创立於1801年,会馆最初只是管理公冢,并无设立会所。在广东暨汀州公冢山腰设有总坟4座,是纪念槟城的广东与汀州先贤对组织及同乡照顾的贡献。

配合槟榔屿广汀会馆会23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广汀历史三部曲系列讲座”,第二部曲为“移民与扎根:十九世纪槟城广东先驱与社会组织”,当天主持人为理大人文学院历史部主任和高级讲师陈是呈博士。
讲座会主要内容为19世纪广东人在槟城移民与扎根历史,探讨他们在当时东南亚近况与迁徙至槟城过程,研究其如何建立和参与社会组织,以满足文化与经济需求,并获社会支持。
此外,主讲人也进一步分析广东人早前在东南亚的分布格局,以及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及社会动荡,如何依托地缘及方言网络,构建跨地域的社会及族群纽带,以推动在地安身与经济发展。

刘志荣:敏感课题续发酵 华社唯有自救
槟榔屿广汀会馆会长拿督刘志荣表示,该会馆从19世纪一路走来,始终勿忘初心创造未来,他也首次公布槟榔屿广汀会馆230周年庆典主题,即“传承为本,创新为用,文化在心、活力同心”,接下来将会向社会大众推广该主题。
他说,该会馆由18个会馆组成,于1795年开始成立至今已有230年历史,过去先贤离乡背井来到这里,由他们这辈落地生根,当初是管理公塚及义山,给先辈们提供一个葬身安息之地,过去几年则开始进行文化传承工作。
他提及,马来西亚最近掀起与国旗有关的敏感课题,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我国领导人,非但没有一声令下平息该事件,反之让它继续酝酿及发酵,因此华社唯有自救。

刘志荣周日(24日)上午在“移民与扎根:十九世纪槟城广东先驱与社会组织”讲座会上致词时说,配合230周年纪念,18个会馆陆续举办不同的活动,包括粤剧、广汀杯卡拉oK比赛、11场艺术系列工作坊等,来临将会有一场“书法五体入门工作坊”,接下来也趁着“鬼节”举办两场讲座会,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鬼”及“佛教的生死过度礼仪”。
他强调,为了文化传承,该会馆出钱出力办多场活动,而且有很多是免费入场,希望民众多多支持。
“广汀会馆做了很多文化讲座,现在也开始慢慢看到一些效果,有更多人了解及参与,一开始会很辛苦,出席者不到10人,不过我们仍坚持下去,为文化传承尽一分力,希望把整个华人传承带动起来。”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Multimedia - Video & Marketing (Internship)
- Advertising & Market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