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孙意志
沙巴13岁女学生查拉早前被发现坠落在宿舍附近的水沟,送院抢救无效,隔日离世。这起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各地陆续发起“为查拉伸张正义”的集会。最终,在舆论压力之下,加上首相安华下令掘墓验尸、确保调查透明,5名涉嫌霸凌她的未成年女学生才在事发一个月后被控上庭。
这是截至截稿前的最新进展。然而,这起事件就此结束了吗?并不是。校园本应是孩子的庇护所,却逐渐成为隐形暴力的温床。
全球每3名学生,就有一人曾遭受霸凌。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自杀已成为15至19岁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之一。在马来西亚,国家健康与发病率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焦虑与自杀意念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而校园霸凌的数据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个案。
然而,每当悲剧发生,社交媒体上总会充斥着哀叹与义愤,却往往在几天后归于沉寂。但孩子们的痛苦,并不会因舆论的散去而消失。
霸凌之所以蔓延,是因为冷漠成了常态。很多时候,沉默的围观,比直接的拳脚更具杀伤力。社会普遍缺乏守望相助的精神,而教育也未能真正灌输互助、尊重与关爱的价值。学生往往害怕为受害者挺身而出。因此,唯有当守望相助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霸凌才会失去滋长的土壤。
遗憾的是,许多校园对霸凌事件的处理依然流于表面。教师缺乏专业训练;校方担忧校誉受损,往往选择息事宁人;辅导员人手不足、专业不足,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援。孩子们在学校受伤害,在家里不敢言说,最终被逼向绝境。
因此,我们不能再依赖空洞口号,也不能寄望悲剧自行消退,必须刀刃向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应推动反校园霸凌立法,明确定义和界定各种霸凌行为,杜绝模糊处理。教育部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处理程序,确保从匿名举报、独立调查、心理辅导到司法转介,都有严谨机制与透明流程。
教师也必须接受系统培训,懂得如何及早介入、如何保护学生,而不是轻描淡写地视为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与此同时,学校应增聘专业辅导员,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求助窗口。我们必须在全社会达成共识,霸凌零容忍。唯有当法律有牙齿,制度有力量,社会有共识,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孩子。
作为一位父亲,我深知孩子是父母的掌心肉。没有父母会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成为霸凌的受害者,也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沦为加害者。因此,我们都有责任,把孩子教育好、陪伴好,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
查拉已无法归来,但无数孩子仍在无声中承受同样的苦难。如果在为查拉讨回公道的同时,我们也能携手根除霸凌,那么,对她而言,或许是一份迟来的安慰。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