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兹拉指出,国内霸凌案件激增,青少年的自杀风险令人担忧。
校园与网络霸凌问题持续恶化,已从校园蔓延至聊天室、社交媒体及游戏平台,形成一种持续、公开且难以逃避的骚扰环境。这一趋势正与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交织——青少年自杀风险增加。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通报的校园霸凌案件为4994宗;到2024年同期已激增至6208宗,呈持续上升趋势。

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在2024年前11个月接获8399宗网络霸凌举报,平均每天27宗,并下架了8756则有害帖文,是2023年的近5倍。
安邦公主专科医院临床心理学家乌姆纳兹拉指出,其2022年针对800多名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网络霸凌与“错失恐惧症”(FOMO)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升的关键因素。
“为了避免被社交圈排斥,一些青少年甚至会参与霸凌行为以获得同伴接纳,而社交媒体则放大了这种同辈压力。”
她说,心理影响往往不仅限于当下,遭霸凌或被排斥的青少年可能陷入孤独与隔离,羞耻或害怕报复而不敢寻求帮助,甚至增加自残与自杀的风险。尤其是网络霸凌会将骚扰带入青少年的私人空间,让他们无处可逃。
根据《2022年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青少年健康)》数据显示,13至17岁马来西亚青少年中,13.1%曾有自杀念头,10.0%制定过自杀计划,9.5%曾尝试自杀,26.9%出现抑郁症状。专家呼吁,应对遭霸凌或被社会孤立的青少年进行早期心理健康筛查。
她建议,家长应树立健康的上网习惯,与孩子坦诚讨论同辈压力及网络行为,并及早记录与举报霸凌事件;学校应落实全校反霸凌政策、引入数字公民及社交压力教育,并与家长保持沟通;医疗机构则需对涉及霸凌的青少年进行筛查与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抗压能力与健康的人际关系。
纳兹拉强调,霸凌绝非“成长必经之路”,而是可能引发终生心理困扰甚至自杀的高危因素。唯有正视背后的社会驱动力,并解决青少年的“被排斥恐惧”,才能有效保护他们免于伤害与绝望。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