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泰亿(坐者右)与同事一同讲述救回两条人命的经过;坐者左为陈源胜;站者左起为纳兹米、哈里维兰及王健威。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槟州大山脚区紧急援助队前线急救员本周一(11日)先后在武吉敏惹工业区及峇都加湾工业区,成功通过心肺复苏法(CPR)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回两条宝贵性命。
两名获救者分别为年约45岁的罗里司机及30岁外籍劳工。
救护车前线急救员李泰亿(23岁)周三在记者会上指出,当天上午,他与同事纳兹米(23岁)正从玛吉砂花园送胸痛病患往大山脚医院途中,接获大马紧急反应系统(MERS 999)呼救。在病人同意下,他们于11时55分赶抵武吉敏惹工业区。
“现场已有民众在为昏迷司机施行CPR,我们将司机移出车外后继续急救,但司机未恢复意识。直到送入急诊室后,司机才苏醒。”

下午1时许,峇都加湾工业区一名外籍劳工昏倒。前线急救员哈里维兰(19岁)与王健威(27岁)当时正送一名轻伤车祸患者往双溪峇甲医院,接获通知后在患者同意下前往施援。
“抵达时有人已为伤者进行CPR,我们接力并使用AED检查,显示无需电击。”
据了解,两名病人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询及最难忘的急救案例,李泰亿说,今年3月接获附近花园求助,他为一名仅5个月大的婴儿急救;当时婴儿疑因窒息致长期脑部缺氧,脸色发黑。
他说,在为婴儿贴上电击片后,AED显示不适合除颤,只能持续CPR至送抵急诊室才恢复心跳;惟一周后婴儿脑死,父母最终放弃治疗。
紧急援助队理事会总务陈源胜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大山脚区及峇都加湾区援助队共接获1857宗紧急呼救;截至本月11日,更成功利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救回逾15条生命,送医接受治疗。
目前,援助队配备4辆救护摩托车及2辆救护车,随时待命。两区救护队日均出勤25至30次,救护车每日行驶里程至少200公里。两区行动中心每月营运开销逾3万至4万令吉,包括前线急救员津贴;救护车队每月汽油开销就高达7000至8000令吉。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


- PHP Web Developer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PHP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 Engineering
- Kuala Lumpur
-
MYR 800.00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