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AI世代的殡葬实务挑战,基督教与道教的对话”讲座由王琛发教授(中)主持。右为来自台湾的曾焕棠教授,左为来自香港的汤伟侠教授。
人工智能(AI)将会重塑殡葬业?随着AI技术深入各行各业,殡葬领域也开始出现从遗容动画到虚拟追思等新趋势,对此,宗教学者们预料传统宗教仪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日前,基督宗教与道教学者齐聚槟城宗教和谐中心,就科技时代的生死课题展开一场富有意义的跨文化对话。
这由马来西亚道理书院、槟城三清道观联合举办,题为“与AI世代的殡葬实务挑战,基督教与道教的对话”的讲座,由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特聘教授曾焕棠与香港圆玄学院宗教及文化发展委员会委员、天主教圣神修院客座教授汤伟侠共同主讲。主持人为英国欧亚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及英国暨爱尔兰皇家人类学学会会士王琛发。
3位讲者从灵魂的始终、宗教仪式的地域差异,到科技进步的前景,探讨AI时代的来临可能为人类生死观及殡葬实务带来的机遇与限制。
王琛发教授在开场时指出,AI的发展迅速,未来的世界很可能会从“向人求知”转变为“向AI求知”(例如ChatGPT)。他还预测,未来或将出现一种能够为全球无数盲人带来重见光明希望的芯片。这种芯片直接植入大脑视觉皮层,使大脑产生视觉感知。
他说,当人类进入一个任何受损器官或肢体都能以科技替代的时代,宗教与殡葬业将会如何发展,是一个颇值得深思探讨的课题。
曾焕棠:是否全面AI化取决业者利益权衡
曾焕棠教授则以台湾殡葬业为例,提出几项AI应用的可能性,包括借鉴电商平台Shopee全面使用的电容触控(KIOSK)系统,以及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墓园运输。
他认为,在与KIOSK科技的配合下,不排除日后将有一种KIOSK版本的机器礼仪师的出现,接着这款机器礼仪师将不断升级。
不过,至于殡葬业是否会全面AI化,他说,这取决于业者的利益权衡,包括是否愿意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增加成本投入。
汤伟侠:AI化可能导致一批从业者失业
另一方面,汤伟侠教授指出,殡葬业在香港属于古老行业,由政府严格管控,因此目前并无推动AI化的迫切性,且AI化可能导致一批从业者失业。
他强调,在香港,人体植入芯片必须经过政府政策批准,并涉及保险及伦理问题。不过,他也承认,任何事情皆有可能发生,例如他五年前并不看好的虚拟加密货币,如今已获香港政府合法化。
他以“菜单化”作为比喻,说明AI对殡葬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他解释,与西方殡葬仪式不同,东方尤其中国各地的宗教仪式因地而异,因此若能推出“菜单化”选项,便可让消费者选择更符合自身宗教传统的殡葬形式。
汤伟侠还提出,AI要在殡葬业全面落地,必须满足三大条件:首先是稳定的电力供应;其次是建立庞大的数据中心;第三是系统标准化(Standardize)。若这三项条件未来能够落实,AI科技才能真正融入人类社会,否则相关讨论将停留在理论与虚拟层面。
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道理书院监理会成员林滿荔、叶碧芳、槟城三清道观秘书林华国、马来西亚五大宗教咨询理事会槟城分会副主席阿罗其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