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刘思远
尽管不懂中文,北海马来女青年叶雅善苏依然坚定不移,欣然接受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博士课程的录取,准备展开一段为期四年的留华求学之旅。她表示,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也是一条通往中华文化世界的桥梁。

叶雅善苏依然坚定不移,欣然接受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博士课程的录取。
现年28岁的叶雅善苏近日成功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颁总值4万元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她接受光华日报记者访问时坦言,虽然自己并不擅长中文,但她与中文的关系其实并不遥远。
“我的母亲小时候在幼儿园和小学都接受过中文教育,因此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而我的阿姨也懂中文。”
因为母亲和阿姨的关系,叶雅善苏也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心中萌生了走进中国、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渴望。
她强调:“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能与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等世界名校比肩,我不会错失这个到中国深造的机会。”
她透露,她曾在2019年至2020年间,在吉隆坡上大学就读工程学士课程时,短暂修读了中文会话班。惟由于多年未实际使用,如今已大多遗忘,因此坦承自己“基本上是不谙中文的”。不过,她并不因此而却步,反而视这是一次挑战与自我突破的机会。
“我确实感到紧张,也对全中文环境有所担忧,毕竟我从未去过中国。但清华大学会为国际学生提供汉语课程,我将与来自印尼、欧美等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中文,我相信自己能克服语言障碍。”
叶雅善苏冀成沟通桥梁 促进更多跨族群理解
叶雅善苏说,此次赴华求学不仅是学术上的提升,更是文化交流的旅程。她希望透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希望未来能在马来西亚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在不同族群间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促进社会更多跨族群的理解与对话。
她表示,尽管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多元文化融合,但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仍有待加强。她希望未来能透过教育、跨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更多层次的对话。
叶雅善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一兄一姐。她小学是在北海峇眼惹玛国小就读,中学则是在北海拿督翁中学,因此在中小学阶段都未曾接触过中文。
她目前已获清华大学录取,将于2025年9月1日至2029年7月15日期间,在机械工程系完成博士课程,并预定在8月28日完成报到手续。

谈及她对中国的印象时,她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科技发展迅速的国家,我相信这段旅程将为我带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完成博士学业后,叶雅善苏计划投入工程领域,或回归学术界担任讲师,继续在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出色的女青年也获得来自峇眼区国会议员林冠英的肯定,并于今年7月17日获颁4000令吉以示鼓励与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