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展造
就在上周国会复会之际,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于书面答复中明言,政府已正式不再推行奢侈品税这一“虽不讨喜,却属必要”的政策,然其精神并未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纳入修订后的销售税架构,将奢侈品及特定非必需品纳入5%至10%税率之内。
一如既往,熟悉的戏码便如期上演。马华与民政再度登场,开始了他们的混合双打。马青总秘书苏仪芳指责政府“劫贫济富”,痛斥取消奢侈品税是讲一套、做一套;民政党署理主席胡栋强亦不甘寂寞,随即高声斥责政府“向上放宽、向下开刀”。这一个在野党和在朝的在野党的一唱一和,同调配合,彼此呼应。然而,言辞慷慨激昂,实则未窥全豹,立论看似铿锵有力,实则似是而非。
财政部早已言明,奢侈品依旧在现行销售税体系之下,按5%至10%的税率征收。此举可谓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惟减少行政成本,亦避免双重征收之弊,实乃事半功倍之策。
然而,马华与民政却刻意装聋作哑,避而不谈此一关键事实,反将“制度优化”曲解为“向富人开绿灯”。究竟马华民政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只为了攻击政府、博取廉价掌声,积攒几分政治资本,便有意无视“向奢侈品征税”的原则已纳入现行销售税架构之中。如此断章取义,借题发挥,乘机大做文章,对着团结政府破口大骂“劫贫济富”,到底意欲何为?
对于首相的书面答复,是未曾细读便急于开腔,抑或读罢仍佯作糊涂?此等立论,若非有意为之,便是草率轻率,皆难逃失实之讥。
更添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去年10月,政府于2025财案中宣布停止对高收入群体提供教育补贴之际,马华的杨征家还曾义愤填膺,斥之为“鼓吹仇富”。然而转眼之间,当政府决定不另设奢侈品税,而是通过销售税体系向奢侈品征收税务时,他们却又掐头去尾、歪曲原意,硬扣一顶“劫贫济富”的帽子。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白脸;一会儿仇富,一会儿济富;一时说一项,项项不重样。
马华啊马华,论调能否自圆其说?莫要一时一个调,顷刻之间便在“唱红脸”与“唱白脸”之间反复横跳。如此先射箭而后画靶,不过是政坛权谋的雕虫小技,岂能瞒得过世人之眼?
税收之道,不惟在于“向谁收”,尤在于“如何收”。团结政府此番所为,乃是着眼于结构性改革,既以现行销售税体系涵盖奢侈品,无须另起炉灶增设全新的奢侈品税。此举,既优化系统、简化机制;亦节省资源,简洁高效;又能将对市场的干扰降至最低,可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论政欢迎不同观点,百家争鸣,但一切立论应建立在真实、完整资讯基础上。断章截句地以偏概全,终非正道。标题可以吸睛,但不能代替通读;言辞可以犀利,却不能背离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