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陈振豪
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瑞发百货市场有限公司即将结业,店门还未打开,就有不少老顾客在外等候,不少人以为今天是最后一天,纷纷回来看看,告别这家陪伴了数十年的老店。
位于槟岛丹斯里郑耀林路的瑞发百货开了很多年,虽然只是社区里的小店,但对附近居民来说,它陪伴了大家很久,是生活的一部分。原定今日为最后营业日,但由于店内尚有部分可退还货品,东主吕德训(68岁)向《光华日报》透露,可能会再营业几天,待货品处理完毕后,才正式画下句点。
“新闻出来后,顾客真的多了很多。很多是老街坊,也有许久没来的,特地回来走走看看。”

原以为这是吕德训最后一次打开店门,但因尚有部分可退货品,预计将再营业数日。
不少人以为今天是最后一天,上午10时未开门,已有不少民众在门外等候。
吕德训的弟弟吕佳训(56岁)回忆,一早到店时被人潮“吓了一跳”,很久没看到这样的情景。
他说,原本计划今天作为最后一天营业,但由于还有一些货品尚未处理,因此预计会再多开几天。
“可以退货的商品,我们只给予少许折扣;不能退的,就会提供较多折扣。”

他说,前阵子有人来采访,刚好拍到传统桌游如《百万富翁》小盒装与“Happy Family”卡牌,没想到隔天就被一扫而空。
他表示,这些过去乏人问津的卡牌,原本还剩下十多套,没想到有人介绍而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是买回去给孩子看的。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哪还会玩这种传统卡牌游戏。”

他们坦言,结业的决定除了受电子发票与“MyKasih”等政策影响,更主要是没有接班人。
“我和哥哥各有孩子,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也觉得这一行发展不易,公假也要开店。”
陈先生(80岁)一早骑摩托车赶来,看到还未开门,就向记者询问开店时间。他坦言,并不知道店要结业,只是习惯了来这里买日常用品。\=
蔡先生(72岁)说,他以前住在附近时常来光顾,如今虽然已经搬离,但看到报纸报导后,还是特地前来看看有没有折扣商品可买。\=
“这种传统百货店越来越少了,不只是大型连锁百货的竞争,政府政策上变化也影响生存。”

住在附近的一对父女黄福星(78岁)与黄淑镮(50岁)则满脸不舍。
黄淑镮说:“从小到大都是在这里买东西,这里应有尽有,价格公道,急用的东西直接来这里买就好。”
父亲黄福星则补充:“我认识老板很多年了,平时要做布施买东西也都是来这里,很方便且价格合理,老板人也很亲切。”

此外,合能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达宽(61岁)是该店纸巾产品的长期供应商。他也特地前来与老朋友道别。
“我们合作超过30年。现在这种传统百货店越来越少了。上次是消费税(GST),不少传统店都关了,现在又是电子发票和“MyKasih”,情况更糟。”
尤其是“MyKasih”政策,他表示,很多人一进来就问有没有“MyKasih”,没有的话就走人,连原本的老顾客也转去有“MyKasih”的地方消费。
他说,过去曾见证瑞发的辉煌,如今只能看着这些店,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