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惟越,物管经理人 笔名:三眼
在共管楼宇的日常里,最容易挑起火药味的,不是恶意攻击,而是那一句听起来充满善意的陈述——“我是为你好。”
这句话原本应是出于关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变成强加他人意志的开场白。当这句“为你好”没有经过协商、缺乏共识,甚至跳过应有的民主程序时,它所带来的,不是温暖,而是压迫;不是共识,而是摩擦。
单方善意 变质为控制
一位热心的管委会成员坚持更换整个闭路电视系统,说是为了社区安全,却不愿召开居民大会说明理由与预算;另一位住户坚持阳台必须统一样式,说是为了建筑外观美感,实则只是他自己不喜欢邻居的装饰选择。善意的初衷被滥用,“为你好”成了道德制高点上的专制。
在共管楼宇中生活,并不是活在孤岛,而是与他人共同呼吸的共存空间。没有人有权力在未经表决的前提下,代表他人“做好决定”。在《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Strata Management Act 2013)下,重要事务的施行必须通过业主大会表决——这是法律赋予每位业主的共同决策权,也是共管文化的根基。
共识不是靠坚持而是靠程序
在许多楼宇的争议中,冲突的根源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沟通方式与程序的缺失。大家都说“为了大家好”,却没坐下来听一听彼此的顾虑。
所以,制度性地召开“Town Hall Meeting”就显得尤为重要。相比形式化的年会,town hall 是一个更开放、轻松的交流平台。没有表决压力,没有时间限制,让业主、住户、管委会、物业管理团队可以坦诚讨论意见分歧。
我们曾服务过一栋公寓,电梯设备老旧,需更新。若按程序,只需在年会提呈议案,表决过半便可动工。但我们建议业主委员会,先召开两场 town hall,清楚解释维修原因、报价差异、使用年限、未来的节省效益。结果,在年会当天,议案轻松获得 92% 支持率。透明沟通所带来的,是更高质量的认同与参与。
认知是最值得投资的建设
在共管生活中,许多冲突并非敌意造成,而是认知差异所致。一部分业主对建筑设备维护的流程毫无概念,误以为更换泵房是小题大做;另一部分则对财务报表不熟悉,认为多收一分钱都是贪污。若不加以引导,这些误解就会成为互信破裂的导火索。
因此,物业管理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日常维修和清洁,更在于“提升社区公共认知”的软实力建设。一份图文并茂的季度报告、一场浅白易懂的沟通简报会、甚至一个社群群组的及时回应,都能让住户更有信心,也更有参与感。
为你好不如一起好
我们终将理解,真正的“好”,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我们一起决定的。共管制度并不完美,它有争议、有分歧、有不协调;但它唯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鼓励我们以制度代替情绪,以对话代替指责。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不是“为你好”,而是“我们一起想办法”。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不是要彼此驯服,而是要学习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