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管霹雳州科学、环境及绿色工艺事务的行政议员郑国霖指出,如今人们常将洪水泛滥和河道堵塞归咎于塑料,但若仔细观察制造商所付出的努力,会发现更公平的说法应是,人类对地球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他强调,保护环境的责任不应单由塑料生产者承担,而是每一个使用者都应共同承担。
“我常说,塑料本身没有腿,它不会自行进入河流,而是人类将它随意丢弃。因此,我们必须齐心守护环境,改变使用习惯,而塑料在当今生活中难以完全取代,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拒绝一次性塑料。”
他周五(7月18日)为马来西亚塑料厂商公会(霹雳分会)举办的《柔性包装: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回收塑料单一材料》论坛主持开幕仪式致辞时,如此指出。
郑国霖表示,面对塑料垃圾和环境恶化的挑战,每个人都应在推动循环经济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正是采取行动的时候,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
他说,全球对于可持续包装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以欧盟为例,他们已规定塑料包装中必须至少包含30%的可回收材料,这一规定为环保责任树立了国际标杆。马来西亚也必须跟上脚步,采用符合全球标准的环保包装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迫切的必要,因此,我们积极鼓励采用环保包装,尤其是含回收成分的可回收单一材料(Mono-material)包装。
他续说,这类材料不仅更易于回收,还能减少废物流中的污染。通过使用单一材料包装,可使整个回收流程更加顺畅便捷,而简化的材料意味着更容易分类、更高质量的回收,并为收集者带来更多价值。
他表示,为了支持这项转型,推广了大马工业标准与研究院(SIRIM)的环保标签标准(ECO-LABEL)018-2024,AMND:2024。这认证确保包装在回收性、安全性及环境绩效方面符合严格标准。通过清晰的环保标签,消费者能够更轻松地识别可完全可回收的塑料产品,从而做出明智选择,并有效地参与到垃圾分类。
“例如在马来西亚,仅用于大米包装的塑料袋每年就消耗约1.2万吨。如果我们通过减少塑料袋厚度和改用单一材料,将塑料使用量减少约15%至20%,每年就能减少约2400吨塑料垃圾;这是减少垃圾填埋负担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一步。”
他呼吁社会各界凝聚力量,减少垃圾填埋,推动马来西亚的循环经济,为我们的下一代打造一个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