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祥雄教授表示,这场巴黎之行既是一次艺术的回溯,也是一次信念的延续。
一场艺术之旅,起于初心和信念,更于行动。为配合槟城美术馆开幕,林祥雄教授在6月启动了一场跨年度、跨文明、跨东西的艺术行动“2025艺术年:巴黎行”。
2025年6月,一位八旬东方艺术家再次踏上巴黎这片滋养无数艺术梦想的土地。他并非首次造访此地,却带来了一个更为坚定、宏阔的使命:以艺术为人类发声。
他是林祥雄,1945年生于中国广东潮安,1956移居南洋,成为新加坡籍艺术家。岁月流转,沧桑在他笔下凝固成形,化作色彩斑斓却沉静深刻的画布。他的艺术语言,从不以华丽取胜,而是从现实困境中提炼人类共同的伤痛与希望。

此次“2025艺术年·巴黎行”,他不仅展开为期六日的密集文化行程,更在法国参议院卢森堡宫接受国际公益组织——“全球公益联盟”(Ligue Universelle du Bien Public)颁发的金质勋章。
这枚勋章,是对他半世纪以来坚守“以艺为人”的最高礼赞。
再临巴黎——从艺之初到和平使命
对林祥雄而言,巴黎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一段深刻铭刻于记忆的艺术洗礼。五十多年前,他曾在这里学习、生活、沉浸于西方美术体系,也在无数博物馆、画廊中磨练出他独特的视觉语言。
“那是我艺术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他回忆道。如今再度归来,巴黎已换了模样,但他却多了一份沉稳与担当。此次前来,是为筹备9月即将在巴黎工业宫(Hotel de l’Industrie)登场的主题画展《画说沧桑》,同时为12月即将落成的槟城美术馆书写庄严序曲。
“这是一场思想与情感的整合,是东西文化的再一次汇流。”林祥雄如此形容。
回顾过去十年,林祥雄在欧洲的艺术足迹备受瞩目。2015年,他受邀参加比利时“欧洲艺术年”三个月的长驻画展,作品因东西方融合的独特视角引起观众共鸣,掀起一股文化交融的思潮。

2016年5月,他更以策展人、统筹与主展艺术家的三重身份,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推出主题为“艺术为了和平”的国际大展。该展览不仅向全球传达了“以艺术唤起和平意识”的信念,也在巴黎艺术界激起热烈反响,呼吁世人正视战争的深重创伤。
“艺术不仅是审美的延伸,更是良知的体现。”林教授坚定指出。
然而,时至2025年,世界局势仍旧动荡。中东战火连年未歇,俄乌冲突持续胶着,以巴战争更酿成无数无辜百姓的伤亡与流离失所。目睹人类依旧深陷冲突与灾难的泥沼,林祥雄决定再次挺身而出,以艺术之名发出良知之声。
他宣布,将于2025年9月在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工业宫(Hotel de l’Industrie)举办一场以“反战争、反污染、反贫困”为核心的主题展,简称“三反展”。此展览不仅是对过去作品与理念的延续,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呐喊。
“三反,不只是主题,更是我对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的回应。”林教授表示。“我们不能沉默,艺术家必须为时代发声。”
据悉,此次展览也将为槟城美术馆的开幕奠定精神基础,向世界展现这座新艺术殿堂将如何立足马来西亚、联通世界,并以文化推动人类共善之路。
“重回巴黎,不是偶然,而是责任。”林祥雄语重心长地说。

艺术与政治的交汇——“老朋友”的信任
6月3日清晨,林祥雄拜会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轻松却意义非凡的会谈中,正式邀请奥朗德担任9月巴黎《画说沧桑》画展的荣誉冠名人,并诚邀其出席该画展开幕和12月马来西亚槟城美术馆的开幕典礼。
奥朗德先生当场欣然接受冠名邀约,并表示将视行程安排决定出席与否,对槟城之行亦表示高度兴趣,承诺将在画展期间给出明确答复。临别之际,林教授赠送“和平鸽”纪念品,象征双方对艺术与和平共同信念的深切共鸣。

同日稍晚,他前往位于塞纳河南岸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所”,拜会法国前文化部长、有“艺术教父”之称的雅克·朗。雅克·朗曾在任内大力推动艺术向基层扩展,林教授向其分享自己以艺术为工具,长期倡导和平、公义与文化共融的创作理念。两位资深文化倡导者的交谈,宛如时空的对望,也为本次展览注入深厚的精神底蕴。

晚间,一场意义深远的晚餐在巴黎左岸的一家百年老店进行。他与前法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促膝长谈。拉法兰不仅以“对中国最了解的法国政要”著称,更是“Leaders for Peace”(和平领袖组织)的创办人。他为林教授倡议和平的画作理念所动容,并允诺在9月展览中出席并发表演说。两人在艺术、文化、政策、道德责任等多个维度形成深度共鸣。
“和平,是政治的目标,也是艺术的归属。”拉法兰如是说。
声音的传递——艺术家的现场发声
6月4日上午,林祥雄教授接受法国广播电台专访,就其即将于9月在巴黎工业宫举办的大型艺术展《画说沧桑》发表深刻见解。访谈由一位八十年代自北京赴法、并长期服务于法国主流媒体的资深广播人主持,以尖锐而深刻的提问风格,引发林教授关于艺术与现实、人性与良知的真挚回应。
本次展览《画说沧桑》作为林祥雄“2025艺术年:巴黎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反战争、反污染、反贫困”三大主题为核心,揭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林教授在访问中表示:“近40年来,我的创作始终关注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战争、环境污染与贫困问题,是现代人类普遍且深层的生存危机。因此,我的艺术创作聚焦于这‘三反’,并试图通过视觉语言唤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当被问及艺术是否真能在解决这些全球难题中发挥实质作用时,林祥雄坦言:“我不能承诺艺术能直接改变世界。我既非政治领袖,亦非巨贾财团。但我有一颗为人类着想的心。即便作为个体生命脆弱如尘,我依然选择以画笔反映现实,将战争的残酷、气候灾变与贫困的痛楚赤裸地呈现出来,唤醒更多掌握权力与资源者的责任感。”
他进一步指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成为一个参考的镜子,让有能力影响世界的人看见他们未必能直视的现实。”
对于艺术界是否普遍认同这一创作方向,林教授理性回应:“艺术是一种高度主观的表达,每位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生命背景、文化修养与艺术哲学。正因如此,艺术园地才如天际彩虹般绚烂多元。”他强调,不同媒介——无论是视觉、听觉或象征性表达——皆可成为触动人心、唤起反思的方式。“艺术不应一统,而应共美。”他说。

访谈最后,林祥雄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座右铭:“战争起源于人的思想,故必须在人的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的屏障。”他认为,这正是艺术存在的深层意义——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担当。
这场深具思想张力的电台访谈,为即将登场的《画说沧桑》画展注入人文哲思,进一步突显艺术作为公共思维与世界对话平台的功能,也为2025年“艺术年”画下具有时代精神的浓重一笔。

卢森堡宫夜——跨越世纪的荣耀
6月6日,是林教授此番行程的高光时刻。当晚,他在法国参议院卢森堡宫大厅接受“全球公益联盟”金质勋章的颁发。
这枚金质勋章由具有近百年历史、国际公信力极高的全球公益联盟颁发,历年来仅授予在文化、艺术、人道或社会责任等领域表现卓越的全球人物。今年3月,林教授已接获评审委员会通知,其获奖决定为全票通过。
颁奖典礼当晚在庄严的法国参议院卢森堡宫举行,场面隆重而盛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各界名流齐聚一堂,绅士淑女衣香鬓影、衣着典雅,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主持人在宣读每位得奖者的表彰理由时,全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林祥雄教授为本届金质勋章最后一位登台的得主。主持人在台上高度评价林教授多年来以艺术为媒介,持续关注并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议题,包括战争、环境污染与贫困问题。他的创作理念与社会责任精神,获得评审团一致肯定。
颁奖词如此写道:“林祥雄,以笔为剑,以画为声,用半世纪耕耘唤醒人类良知。他的作品,是艺术的见证,更是良知的回响。”
这并非林教授首次在卢森堡宫留下足迹。早在2017年3月1日,他曾与波兰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瓦文萨(Lech Walesa)先生在同一场所参与“艺术家与政治家对人类和平”圆桌论坛,与各国政要及文化界领袖共议和平愿景。当年的思想交锋与激烈辩论至今仍历历在目,成为他艺术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一页。
“今夜与八年前的氛围截然不同,”林教授在接受会后媒体采访时动情说道,“彼时是理性辩论的火花四溅,今夜则是艺术与人文关怀的集体礼赞。能在同一座殿堂获得如此殊荣,意义非凡。”
颁奖典礼结束后,众嘉宾在参议院大厅出席庆功晚宴,互致祝贺、把酒言欢。林教授坦言,这是他此番巴黎艺术行程中的“核心日子”,更是他艺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甲子创作,一念为人
林祥雄用他八十岁的人生,再一次向世界证明:艺术并非孤芳自赏的象牙塔,它应当深入时代洪流,为人类承载价值、表达理想。
他的“巴黎行”既是一段荣耀的文化旅程,也是一位艺术家永不褪色的信仰征程。接下来的9月,他将在巴黎工业宫以《画说沧桑》为题,正式展开画展。而在12月,槟城美术馆也将迎来盛大开幕,展示他从艺一甲子、横跨多个时期的代表之作。
艺术的终点,不是画廊或博物馆,而是人心。而林祥雄,正是那位以画作跨越山海,触动人心深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