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路交通局近日宣布,凡涉及交通意外的商用车辆及公共交通工具司机,其驾驶执照将在调查期间即刻被吊销。
(示意图)
报道/陈振豪
陆路交通局(JPJ)近日宣布,凡涉及交通意外的商用车辆及公共交通工具司机,其驾驶执照将在调查期间即刻被吊销。槟州长途巴士公会与学生车公会皆批评当局执法“太急”、“太重”,担忧将造成司机人手短缺、服务中断,呼吁政府在执行前应与业界沟通,并依据事故严重性分类处理,以免矫枉过正、影响民众日常出行。

林至亿:政府措施应循序渐进
槟州长途巴士公会主席林至亿在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指出,政府对涉及交通事故的商用车辆司机采取“极端化”的处理方式,令人担忧。
他形容政府的做法是“不做则已,一做就最严重”。
“以往无论司机犯了什么错误,执法单位多数是针对巴士公司采取行动,而不是直接对司机个人。”
他说,如今当局一出手就要吊销司机执照,做法显得非常激烈与缺乏过渡。
当被问及此政策是否会影响行业运作时,他直言:“肯定会影响。政府的措施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开始就采取最严厉的手段。”
他举例说明,过去乘客乘搭长途巴士时未被强制要求系上安全带,如今却要对没有系安全带的乘客直接开罚,这样的转变太突然。
“很多搭长途巴士的乘客其实来自B40低收入群体,政府应给予缓冲期,先通过教育提升公众意识,而不是一上来就罚款。”
针对一些业者人士反映此类极端执法方式(调查期间吊销执照)恐怕会导致司机在“恐惧”中驾驶,情绪与注意力难以集中,反而影响行车安全一事,他回应,司机本来就应更加小心驾驶,但现实问题在于,业者也面临司机纪律不佳的挑战。
“例如公司安装了限速系统,将巴士车速设定在80公里或90公里,但有些司机却擅自修改系统,甚至安装干扰器。”
“有时候司机实际上在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但后台监控系统却显示只有80公里,这就是干扰器造成的数据误差。”
他强调,即便政府有意加强执法,也应循序渐进。
“若一名司机涉案,调查程序拖上三年,这期间他被吊销执照,那他还能做什么?我们又要去哪里找司机来替代?”

洪联辉:JPJ近期宣布政策不合理
另一方面,槟城学生车公会主席洪联辉指出,JPJ近期宣布的政策并不合理,认为当局应依据车祸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吊销司机执照接受调查,而非“一刀切”处理。
他质问:“如果只是一般轻微车祸也要吊销执照接受调查,那孩子们还怎么上学?谁来载送他们?”
他表示,若是不幸涉及死亡车祸,那确实应暂时吊销执照,以便当局进行深入调查;但若仅是轻微碰撞、且责任未明的事故,就贸然吊销执照,未免太过草率。
“市区的行车速度本来就不快,应先厘清肇因,例如是否司机打瞌睡,才来决定是否要吊销执照。”
他强调,若是对方撞上自己,也要被吊销执照的话,那对司机而言显然不公平。
他也担心,若当局的调查程序冗长,司机长时间无法工作,将严重影响整个学生交通服务的运作。
他直言:“这些新规越来越不合理了。”
他呼吁,政府在执行任何新政策前,必须先与业界代表沟通和协调,听取意见,而不是突然宣布实施,造成混乱与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