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60岁,是一位普通的马来西亚华人大姐,和其他同龄大姐一样,她喜欢在空闲时间上网刷短视频,看看帅哥美女的直播打发时间,没想到就在这样的闲暇里,心悄悄被唤醒了。他长得俊朗,说话体贴,一句“姐姐你今天的发型真好看”,就让她整天心里甜滋滋的。
一天天过去,对话从简单问候变成暧昧情话。他说,他生日快到了,想给她惊喜,但礼物被海关扣住了,需要一些手续费。她信了,也转了钱。一次、两次、三次。直到银行的职员问她:“阿姨,你确定这个人是真心的吗?”她才像从梦中惊醒,连忙联系家人,而这场梦,差点让她赔上毕生积蓄。
故事说到这里,你也许会笑她傻,也许会觉得这样的情节太老套。但请你试着想一想:如果某天,你也正经历一段孤单难熬的时光,一个人出现,说着你最想听的话,做着你最渴望的事,他刚好懂你,刚好关心你,又刚好需要你,你,真的能保证自己不心动吗?
如今最火的话题南京“红姐”,也是类似的故事。红姐案件的受害者并非大众认知中最容易受爱情诈骗的女性,而是来自各阶层,其中不乏有家室、事业有成的男性。
你或许会说,这些人是自找的。但试着再往内看一层,他们其实也只是寻找一种被肯定的证明,一种让自己在灰色生活里感受到一点温度的出口。只是这个出口,不通往天堂,而是深渊。
近年来,爱情诈骗不再只是单纯骗财,更逐渐演化成一场场结合情感操控、桃色引诱、心理操弄的综合型骗局,无论男女老少、社会背景高低,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操控人心,让你毫无招架之力。
更可怕的是,我们以为自己够聪明,不会中招。但事实是,诈骗不骗笨人,它骗的是寂寞的人、是渴望关系的人、是那些在深夜觉得自己无话可说的人。它会告诉你:“只有我懂你。”这句话,比任何威胁都更有杀伤力。
即使许多诈骗账号使用不自然的语言、浮夸的人设,甚至重复出现的剧本,很多用户依然无法辨识。这反映出我国普遍缺乏数码媒体素养教育,尤其是40岁以上群体,对于网络身分造假、社群操作等风险意识极低,成为诈骗集团眼中的肥羊。
我们可以做什么?除了可以个人要学会怀疑,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一个更友善的系统来彼此协助。银行不该只是处理转账的机构,也应该是防诈的重要守门人。客服人员和银行职员的一句关心,一次延迟,都可能是改变受害者命运的关键,就像此次案件,也是银行人员及时介入,才制止了更大的骗局。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或许需要主动与社交平台合作,针对高风险账号设下警示,必要时立即中止。而政府与民间组织,也应让防诈教育深入社区与校园,让长辈知道诈骗不仅发生在新闻里,让年轻人意识到桃色诱惑背后的暗网与勒索早已在虎视眈眈。
这个世界变了,诈骗的模式不再只是集团,也不一定是虚拟账户。真实世界太繁忙,虚拟世界才更有空间,因为人对爱的渴望从未改变。我们不是因为太傻才会上当,而是因为太渴望那种“被看见”、“被需要”、“被珍惜”的感觉。也许未来我们仍无法完全杜绝诈骗,但如果社会能多一点警觉,多一份关怀,也许就能少一些人,在爱里流泪,在梦中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