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马”蛙后”彭靖恩,一度因为外卡因素无缘巴黎奥运会而崩溃。(取自彭靖恩脸书)
曾参加两届奥运会的大马”蛙后”彭靖恩,一度因为外卡因素无缘巴黎奥运会而崩溃,更指心理健康始终是她最大的心魔。不过她目前正以自身经历来推动运动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并表示运动员的情绪常在极端间摇摆,而关键是要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
根据《新海峡时报》的专访,彭靖恩原本有望继2016里约和2020东京奥运会后,第3次征战奥运会,却因为国际奥委会突然修改“外卡”规则,也就是禁止参加过两届奥运的选手再获外卡,所以她因此无缘巴黎奥运会。
“感觉这条规则就是冲着我来的。我这三年都在努力维持顶尖状态,没想到最后却因为规则突然修改而被剥夺参加奥运的资格。”28岁的彭靖恩坦言这个打击令她崩溃。
为避免触景伤情,巴黎奥运期间她选择远赴泰国,并在这两周内不看电视,也刻意屏蔽所有赛事消息。
但无法参加奥运的挫折,也只是彭靖恩与心理健康长期抗争的冰山一角。
这位4届东运会金牌得主、3项全国纪录保持者表示,她在美国普渡大学求学期间,就因师友劝说而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始终是我最大的心魔。当时我拒绝承认问题,是教练硬逼着我去看心理医生。”她回忆道。
而心理治疗帮助她重获清晰思维,得以继续高水平竞技。
国家体育学院首席执行官兼运动心理学专家维拉潘迪安博士博士曾表示,顶级运动员普遍面临竞赛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他认为运动员寻求专业帮助不可耻。
此前羽球名将李梓嘉发因为社交媒体发布一系列画作而引发各界担忧时,国家体育学院就曾主动提出支援。
如今彭靖恩通过绘画和写日记管理情绪。
“绘画是宣泄压力的出口,日记则避免负面情绪积压。”彭靖恩这么表示。
这位来自梳邦再也的泳将目前正以自身经历,来推动运动员、尤其是年轻运动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大马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讨论仍流于表面,但年轻一代更愿敞开心扉。老一辈总认为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把心理问题视为禁忌。”彭靖恩这么表示。
而彭靖恩也把社交媒体视为双刃剑:“每个大马运动员都遭遇过网络霸凌,但我已学会忽略。”
尽管奥运梦碎,彭靖恩正专注于自我疗愈与成长,并持续为心理健康发声。
她也强调,运动员的情绪常在极端间摇摆,而关键是要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