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孙意志
根据马来报章《KOSMO》引述国民登记局数据报导指出,从2020年至今年4月15日,我国共接获350宗大马卡被滥用的个案,其中242宗涉及伪造卡,绝大多数使用者为外籍人士。这些假卡不但以高仿外观通过一般检查,甚至被用于申请工作、医疗、社会福利及宗教援助。
一张小小的大马卡,原本是国家赋予公民最基本的身份象征,如今却成为黑市上的“商品”,以数十令吉至上万令吉不等的价格公开售卖。
这种现象无疑将带来一连串严重的后果。首先是社会资源的被滥用。政府每年在公共医疗、低收入群体补贴、教育资源等方面投入巨额财政预算,原本应服务于真正有需要的国民,却在某种程度上被“假公民”分一杯羹。
尤其在医院、福利部门甚至慈善组织中,一旦缺乏系统化的身份验证机制,这些非法持卡者便能“合法”享受国民待遇。这种情况,长远而言将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引发人民的不满与对政府失去信心。
其次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当非法分子能够以假大马卡身份自由活动,警方与移民局对可疑人员的掌控能力将大打折扣。一些涉及毒品贩运、诈骗、甚至恐怖活动的国际犯罪组织,正是利用这种方法避开执法机关的追踪。大马卡一旦成为“假身份”的合法外衣,国家对自身公民人口流动的掌控力也将形同虚设。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背后隐藏的制度漏洞与监管失职。当前,大多数大马卡的核查依赖视觉或普通扫描器,而部分单位缺乏生物识别设备,如指纹比对、芯片校验等,加上执法资源不足、程序繁复,使得假卡持有人有机可乘。
此外,许多人在聘请员工时,对来员工提供的文件真伪选择不深究,间接助长了非法卡的需求。政府虽已设有“验证服务”机制,但落实层面仍存很大空间。再不正视,想会有更多外籍人士非法占用福利的问题,甚至延伸至更多社会问题。
马来西亚向来以包容多元著称,但这份包容必须建立在法治之上。政府必须立即采取系统性改革,从立法、技术、执行到全民参与层面全面加强。例如,可仿效某些先进国家推动“身份实名制强化机制”,要求所有大马卡交易、雇佣与重要服务必须经过双重认证,同时加重处罚造卡者与使用者。
伪造大马卡事件是一面镜子,照出制度的疏漏、人心的侥幸及执行的不当。若我们今日不严肃面对,将来受到影响的,将是所有合法国民。


- Account & Admin Assistant
- Accounting & Finance
- Simpang Ampat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Admin cum Customer Service
- Engineering
- Bayan Lepas
-
MYR 3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Software Develop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4K /Month


- GMBB Part Timer
- Event
- Kuala Lumpur
-
MYR 110.00 /Day


- 软件测试与客户支持专员 Software Testing & Customer Support Specialis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uala Lumpur
-
MYR 3K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