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多国为防止学生分心与心理健康问题,纷纷在校园内禁用智能手机之际,欧洲新兴教育强国爱沙尼亚却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爱沙尼亚不仅将智能手机视为教学工具,还计划自今年9月起为16至17岁的学生配发官方AI账号,成为全球首个将人工智能全面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的国家。
这个波罗的海小国人口仅140万,却在最新一轮(2022年)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中表现亮眼:在数学、科学与创意思维方面高居欧洲第一,阅读成绩则位居第二,仅次于爱尔兰,成功超越昔日教育模范生芬兰,成为欧洲教育改革的新典范。
爱沙尼亚教育研究部长克里斯蒂娜卡拉斯,近日在伦敦“教育世界论坛”上宣布,政府正启动“AI跃进”计划,并与OpenAI合作,目标是在2027年前让全国约5万8000名学生与5000名教师免费使用先进AI学习工具。计划将于今年9月率先开放给16至17岁的高中生。
事实上,爱沙尼亚推动教育科技早有基础。自1997年实施“虎跃计划”起,全国学校便实现高速网络化,如今进一步迈向AI时代,意味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将被颠覆。
- Advertisement -
例如,学生不再依赖纸本作业,而是进行口头报告;教学核心也从“背诵、重复、应试”转向培养AI无法取代的高阶认知能力。
在手机政策方面,爱沙尼亚采取“校本自主”模式,由各校制定手机使用规则。虽然会限制低年级学生在课间使用手机,但在课堂上,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使用智能设备完成作业,提升学习效率与自主性。
卡拉斯指出,这样的转变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也关乎逻辑一致性。
她反问道:“我们即将在10月举行地方选举,16岁以上公民可以用手机进行线上投票。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用手机学习,却要他们用手机行使公民权利,这不是一种矛盾吗?”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