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丹依德利斯莎绿色能源厂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指,高达91.3%的当地居民反对或强烈反对有关项目。
《苏丹依德利斯莎绿色能源厂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指出,万挠垃圾焚化炉项目拟议地点附近的居民中,高达91.3%表示反对或强烈反对有关计划。
报告分析称,反对声浪极高,可能源于居民对项目可能带来空气污染、臭味、灰尘干扰及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忧虑。
此外,当地居民对施工及营运期间所涉及的健康风险、环境污染和突发水灾等问题亦深感担忧,加剧了反对情绪。
这份报告,已于5月7日上线,开放公众查阅至6月5日。
其实,早在2023年的一项调查中,曾有52.6%受访者是支这项计划的。环评报告认为,舆论的转向是由于公众对项目内容了解的加深。
报告指出,在2023年4月的首轮调查中,多数人尚不清楚焚化炉计划的具体细节。但随着资讯在社区内及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至2025年第二次调查时,公众态度已出现显著变化。
当地居民组成“万挠反对焚化炉连线”(JRTI)组织,持续反对此计划,强调其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潜在威胁。

此外,根据报告,仅8.8%受访者支持该项目,其中2.5%为强烈支持者。支持理由方面,半数以上(50.5%)看重焚化炉的环保作用,包括改善清洁程度、废弃物管理效率及整体生活水平;另有43.4%认为该计划有助于促进本地发展。
在反对者当中,50%指出污染(如空气、水质与噪音)是主要反对原因,而44.8%则认为项目选址不当。
报告指出,该厂计划影响范围(ZOI)涵盖4万4616人,分布在9999户家庭中。其中,1.5公里内的主要影响区住有1万2173人(27.3%),而1.5至3公里的次影响区则有3万2443人(72.7%)。
本次2025年的调查对象均来自主要影响区,因此无法就两个区域的居民态度作出比较。

另一方面,在项目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会上,公众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前期信息不足。82.6%的提问涉及选址合理性、焚化技术在马来西亚的适用性、工厂交通路线,以及政策与执法机制等。其次为社区健康与生活质量问题,占77.3%。
环评报告指出,焚化炉在运作期间对空气质量及异味的影响为中度;对健康、水体、地下水、噪音及生态影响则属低度等级。
“空气与水体污染在运作期内,对邻近居民的健康风险评估介于‘非常低’至‘中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在社会经济层面,报告认为该计划有望为当地社区能力建设带来积极效益,并推动雪兰莪州绿色科技发展。
不过,报告也提到项目存在4项中度社会经济影响,包括进出厂路线及周边的异味问题、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与安全隐忧,以及环境品质与形象的下降。
对于土地及房产贬值属轻度影响,而工厂运作可能引起的水污染风险则被视为极低。
施工阶段预计将聘用超过1,500名工人,有望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工厂启用后,将提供逾100个长期岗位。
报告指出,项目施工期约16个月,第13至24个月将进行设备安装,之后在第25个月起进入为期10个月的测试与试运行阶段。整项工程预期于36个月内竣工并正式投入运作。
公众可通过环境局官网链接(https://www.doe.gov.my/en/2025/05/07/cadangan-pembangunan-sultan-idris-shah-sis-green-energy-plant-di-mukim-rawang-daerah-gombak-selangor-darul-ehsan-2/ )浏览环评报告全文,并填写意见表格提交反馈。